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840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970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1505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宋辽寒冷干旱期的急剧降温,使河西地区降水量迅速减少,气候变得更为干旱。植被枯萎,风暴、沙暴、尘暴、火灾、旱灾、饥荒等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战争动乱,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依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成果及地质记录中“事件标志层”层位、年代,确定宋辽寒冷干旱期发生于公元1000~1050年,发展于公元1050~1100年,强盛于公元1100~1320年,消亡于公元1320~1335年。  相似文献   
72.
周佰铨  翟盘茂 《气象》2023,49(3):257-266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每个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文事件。全球变暖的任何额外增量都会伴随极端事件更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全球性的碳中和行动,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多增强以及极端冷事件的减少减弱趋势将贯穿整个21世纪,强降水以及一些地区的农业和生态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也会显著增加。当代的儿童和后代在未来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相关极端事件风险的影响,即使是在相对于工业化以前的1.5℃温升水平下,到21世纪末遭受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文事件的数量仍将增加近4倍。针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灾害风险,亟须积极推进“双碳”行动,并大力减少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亟须做好防灾减灾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制定,推进极端事件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及恢复力建设,加强对复合极端事件与小概率高影响事件的预防,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福祉安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火星高强度的地壳剩余磁场表明火星演化早期存在过活跃的发电机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演化早期的超大型撞击事件很可能是导致火星发电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分别对火星古发电机数值模拟,超大型撞击事件及其对发电机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案,为揭示超大型撞击事件是否导致火星发电机湮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4.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75.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的CSEOF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月平均Argo温、盐度剖面、纬向风和Ni o3.4指数等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法、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0—700m)海洋热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年际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距平场具有显著的东-西向反位相振荡,且这种振荡除了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较强的准2a振荡。此外,热含量距平场还存在着负-正-负的三极式经向模态,该模态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显著的准4a振荡。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含量的准2a振荡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有1—2月的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76.
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地层沉积时期凹陷内火山活动剧烈.通过测井分析及地震解释表明,火山喷发物的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形成于新近系早期.平面分布上具有东北薄、西南厚,纵向上具有多期叠置发育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大量的火山物质改变了凹陷的地貌形态,影响了后继河流相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在西部地区形成大量的地层圈闭.由于火山事件的热...  相似文献   
77.
张萌 《海洋世界》2010,(2):49-50
看过M《海底总动员》的朋友,一定对影片中的主角小丑鱼尼莫和它的爸爸马林印象深刻。事实上,现在有不少喜欢饲养热带鱼的“渔民”,已经开始将色彩艳丽的小丑鱼放进了自家鱼缸。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古生物地层法和^10Be法测年。确定了多金属结核三个生长世代的年龄。并联系当时发生的重要古海洋事件,探讨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历史.  相似文献   
79.
80.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