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是地表最基本的地貌形态,这些名称不仅为专业领域广泛引用,也为普通人所知晓。近100年来多种地貌分类方案中都涉及这些地貌类型名称,有的称其为地貌"基本形态"。由于每种地貌形态都不仅包含形态特征,而且还有一定的成因意义,因此应称其为基本地貌类型。通过对已有的基本地貌分类及其划分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认为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按照起伏高度和海拔高度两个分级指标组合来划分的原则符合起伏复杂、多台阶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分类的基础上,按起伏高度对山地进一步细分,即划分平原、台地、丘陵(<200m)、小起伏山地(200~500m)、中起伏山地(500~1000m)、大起伏山地(1000~2500m)和极大起伏山地(>2500m)等7个基本地貌"形态"。本文对前人以现代雪线、多年冻土下线和森林上线高度为依据确定地貌面海拔高度的分级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由于它们的海拔高度在全国各地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海拔高度等级指标并不符合中国实际。通过全国重点地区1∶500000地形图山地顶面海拔高度分布和1∶1000000国家数字高程模型(DTM)数据库编制的中国地面高程分布图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应以1000m,2000m,4000m和6000m作为划分低海拔(<1000m)、中海拔(1000~2000m)、亚高海拔(2000~4000m)、高海拔(4000~6000m)和极高海拔(>6000m)地貌海拔高度分级指标。根据7个地貌起伏高度形态和5个海拔高度等级,将全国组合成从低海拔平原至极大起伏极高山28个基本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492.
依兰—伊通地堑和松辽盆地在沉积特征方面相似,巨大的沉积厚度,粗—细不同的碎屑岩系及碎屑成分成熟度低,反映了强烈下陷快速堆积的特点。沉积物中韵律性、旋回性在横向及纵向上岩性、岩相和厚度都有急剧的变化。通过该断陷内伊通大孤山油页岩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与了解,对研究省内其他盆地油页岩矿的成矿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3.
辽河断陷源内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经过50余年以寻找圈闭为主的源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6年突破年产原油10.0 Mt大关,成为中国第三大油田。进入21世纪以来,油田产量逐年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积极拓展勘探视野,寻找新的后备勘探领域,提出了油田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源内油气资源的勘探新思路。可望带来新一轮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高峰。源内油气资源是相对于源外油气资源的概念而提出的。源内油气资源就是滞留在烃源岩中尚未排出或难于排出的油气资源。在长期的源外石油勘探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石油地质理论和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有效地勘探开发了地下的油气资源。源内石油勘探,是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前瞻性思考。但这是一个难度较大、常人难以理解的新领域和新观念!特别是面对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困难局面,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能突破对这种新观念的种种束缚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积极组织研究源内油气资源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开展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将会带来新一轮油气资源量和储量增长高峰。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94.
周科  孙友宏  李强  郭威  吕士东  韩婧 《世界地质》2016,35(4):1178-1184
对吉林农安油页岩进行了TG分析,发现在N_2气氛下其热失重可分为低温失重段(30℃~300℃)、中温失重段(300℃~540℃)和高温失重段(540℃~800℃),且中温失重段为主要失重阶段。对农安油页岩进行了热物理性质试验,发现其热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且水平层理方向的热物理性质系数更大;导热系数和体积比热容随温度升高变化趋势一致,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95.
由于油页岩原位破碎研究对于油页岩传热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油页岩原位破碎室内研究方法,即循环冻融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其实验机理、实验台的设计、实验岩样的制备,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此次循环冻融实验主要由工程模拟单孔时循环冻融法研究油页岩试样裂缝扩展情况,根据设计要求完成2组试样的制备以及相关实验台的设计,并采用了超声波检测的手段对完成每一实验阶段油页岩试样进行检测,为油页岩原位破碎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油页岩传热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6.
地应力的差异性对劈裂注浆的裂缝扩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油页岩原位裂解区止水,本文提出定向射孔与劈裂注浆相结合的新方法,引导裂缝扩展。根据油页岩参数,利用RFPA软件,分析有无射孔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地应力差异对有射孔时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射孔注浆相比,有射孔注浆可定向劈裂并减小注浆压力;当x方向应力大于y方向应力时,射孔之间产生的大量裂缝将射孔连通形成帷幕;当x方向应力小于y方向应力时,随着应力差异的逐渐变大,裂缝扩展逐渐从x方向向y方向偏转,直到应力差异成为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射孔之间才未形成裂缝且不能连通。此研究成果可为油页岩原位裂解区止水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7.
498.
马英瑞  陈晨  赵豪  朱颖  刘昆岩  侯星澜 《探矿工程》2021,48(S1):309-315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油气资源进口量逐年上升,寻找替代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开采前景广阔。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油页岩具有低污染、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本文采用CMG-STAR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模型,通过原位注入热蒸汽法模拟了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过程中的产油动态,并分析不同井距对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井距对油页岩开采有重要影响,井距越大,油页岩长期开采效果越好,但短期开采效果越差。最后对井距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井距40 m左右时产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9.
我国油页岩地质资源量巨大,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是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在系统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高效加热技术、储层改造技术和地下空间封闭技术三个油页岩原位转化核心技术,并对这三大核心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在明确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低成本、高产量和低污染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地表井下协同加热-多阶段物理化学复合加热-自生热驱动链式原位裂解的热流体原位复合加热技术、双水平井小井距电磁测距导向技术、多工艺精确储层改造压裂技术、注浆帷幕和气驱止水地下空间封闭技术等油页岩原位转化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00.
根据壤中氡非稳态运移模型,通过设计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土壤连续测氡仪,对某地下0.28 m和1.4 m深度处氡浓度进行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并拟合图形。研究结果表明,非稳态条件下壤中氡浓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变化。氡浓度与压强变化趋势相反,与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温度对氡运移比压强对氡运移的影响大。根据理论值和实测值的拟合情况,平均浓度误差在0.28 m处为-2.01%、在1.4 m处为-8.59%。实验成果表明,理论公式可以用于氡的运移与分布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