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2224篇
海洋学   267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对庙西南凸起馆陶组主要成藏砂体类型与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分析油气运聚条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总结差异成藏规律。研究表明,油田区为多断阶“脊—断”接力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先沿馆陶组底部区域砂岩输导脊向高部位断阶区横向运移,再由“通脊”断裂将油气分配至浅层聚集成藏。增压应力的分布与强度是影响油气运移与保存的关键,控制主要成藏砂体类型与油气富集程度。增压区利于油气保存而不利于油气运移,以厚砂体成藏为主;弱增压区、亚增压区利于油气运移但不利于油气保存,主要为薄砂体成藏。构造低部位弱增压与高部位增压型断块运移与保存条件最优,油气最为富集。同一断块内部,“脊—断”条件控制不同井区的油气丰度,“通脊”断裂切至输导脊的构造位置越高、在输导脊上累计错动面积越大,该区域的油气丰度也越高。这种油气差异成藏规律有效指导了庙西南凸起馆陶组的高效评价,同时为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油气流体相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5000m)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当前的一个热点风险领域。为给区域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内烃源岩和油气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正演、反演对比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流体相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稳定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四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普遍达到中等—好质量,类型多种多样,既可生油亦可生气,加之所有烃源岩均已基本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深层油气流体相态总体应高熟轻质,可能包括高熟轻质油、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等。原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原油随埋藏深度增加、层位变老,油质有逐渐变轻的趋势,成熟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保存条件亦逐渐变好,因此预测深层原油油质更轻、成熟度更高、保存条件更好。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浅层天然气可能属于混合来源,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规模性的高过成熟天然气可能在深层。因此,研究区深层油气资源丰富,相态轻质,成藏有利,值得勘探。这些认识还可供具有相似油气地质背景地区在研究和勘探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73.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35
<正>2015年3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终评会议在京召开,20位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及代表出席会议,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主持会议。经无记名投票,产生了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是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初评、公示及委员会终评等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15  相似文献   
74.
在地层不整合面附近存在大量油气藏,这些油气藏的形成与地层不整合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根据地层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率终止方式、不整合发育的部位及剖面形态等,将地层不整合划分为5种主要类型:褶皱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复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这些地层不整合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油气聚集成藏既有建设性作用,又有破坏性作用。在不整合面上下可形成大量圈闭,改善了油气储藏条件,同时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优势通道,因此对油气成藏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5.
内蒙古突泉盆地侏罗系油气发现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泉盆地是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大兴安岭中南部火山岩覆盖区已发现的油气新区,有望成为实现松辽外围侏罗系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基于突泉盆地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烃源岩发育特征,阐述了突参1井和突D1井的地质设计思路及其油气发现情况,并从原型盆地恢复、烃源岩评价、火山岩覆盖区勘探方法以及非常规致密油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李平平  邹华耀  郝芳 《沉积学报》2006,24(6):889-896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风化粘土层相对富含Al2O3、Fe2O3和TiO2。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将风化壳分为两类:Ⅰ类成熟度高,其硅铝率(SiO2/Al2O3)在2.74之间;Ⅱ类成熟度低,其硅铝率在4.05.0之间。风化壳的成熟度差异由构造和时间的不同引起。受车莫古隆起的影响,其脊部的风化壳不断向下伏地层发育,成熟度低;古隆起的脊部以外的地区,风化壳发育的构造环境相对稳定,风化壳的成熟度高;董1井区由于后期发育齐古组的沉积,风化壳的发育时间相对较短,成熟度低。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发育机制和成熟度差异,将风化壳在腹部分为4个区。其中,古隆起的脊部的风化壳发育于三工河组砂体之上,易于形成地层削截型油气藏。其余地区的风化壳主要起遮挡作用,是油气成藏的重要界面。   相似文献   
77.
原油的含氮化合物总量及其组成特征不仅受原油运移距离影响,而且还受成油母质类型和成熟度影响.对南阳凹陷27个原油含氮化合物的研究表明,其油气运移指向的规律性不强,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油运移距离较短,地质色层效应不明显.魏岗南部和北部原油的成熟度差异较大,但含氮化合物组成特征总体上非常相似,表明南阳凹陷原油的含氮化合物总量及其组成主要受控于成油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78.
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精细油源对比表明,南部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含煤源岩为本区油气的主要母源。喜山期新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等地质作用意义重大,决定了排2井区油气藏晚期浅层长距离快速充注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9.
田斌  卢应发  邵建富 《岩土力学》2007,28(Z1):58-62
高孔隙率砂岩在不同围压及被不同流体(水及油)饱和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力-应变特性及不同的破坏过程。复杂应力路径下油和水饱和砂岩的力学试验表明,存在某一临界围压,随着围压的增加,饱和砂岩从以压剪破坏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孔隙坍塌破坏为主的破坏机制。通过力学试验结果的分析,以两种破坏理论对油和水饱和砂岩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力学解释,并应用经典塑性力学的盖帽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本构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与试验资料吻合良好,能较好地模拟复杂应力路径下油和水饱和砂岩的破坏机制及模拟注水采油引起的砂岩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80.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8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绿泥石膜生长、次生高岭石化、连晶方解石交代、长石溶蚀。根据铸体薄片,碳氧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各种主要成岩产物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分析了成岩产物分布与现今总面孔率的关系,从而确定8油层组的物性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连晶方解石、长石溶孔、剩余原生孔隙分布的控制。石英次生加大和连晶方解石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差;具自生绿泥石膜的剩余原生孔隙和长石溶孔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