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427篇
海洋学   17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通过对油气运移、生储盖组合、砂体特征、油气藏类型、成岩作用、油水分布等制约和影响油气藏形成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杏子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油层组油气藏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本地区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成为本区主力含油砂体,复杂的成岩特征造就了本区以成岩圈闭油气藏类型为主,油气主要分布于砂体中部物性较好、成岩作用较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532.
533.
主要用于叠前地震道集的AVO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因为与简单研究叠加地震剖面异常相比,它能提供更多有关油气聚集的信息。本文对用AVO分析技术预测马来西亚东海岸含气砂岩储层进行了评价。本区地层主要是第三纪三角洲上的砂泥岩层,共有两个不利的构造:一个被证实有大量砂岩储层,其内含油;另一个还未钻探,对在三个气层顶部进行的AVO分析模拟表明:有气层存在时,AVO异常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34.
535.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层两大类,并以中、低孔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古风化壳发育部位是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地导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536.
提出了一种新的圈闭地质评价的方法,试图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动、静态相结合,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对圈闭进行客观的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537.
沈安江  陈子料 《地质论评》1997,43(1):91-100,T002
本文提出了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溶及潜流带胶结作用一混合水白云石化-浅埋I胶结,白云化及溶解作用(T1/P2)的多期交替-深埋藏胶结(含J3/J2古表生构造岩溶作用)一深埋藏溶解-深埋藏白云石化-浅埋藏II及表生淋溶  相似文献   
538.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1997,43(3):225-231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39.
综述了石油和天然气形成构造动力学理论,其中包括构造挤压是有机质演化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构造挤压的最重要伴生效应-力化学作用促进了有机质演化、构造挤压对烃类运移和 烃类资源分布有重要影响等观点。还综述了油气藏勘探的地球动力方法,其中包括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具体任务以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540.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1996,10(3):201-205
汞具有化学性稳定、难氧化、挥发强的地球化学特性,在百色盆地花茶油田,雷公油田和黄河三角州的油气勘查中,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新方法技术,在找油气的实践中,证明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指示效果,显示勘查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