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5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河道渗漏损失率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引黄济翼(津)清凉江河道的输水资料,选择不同的研究河段,对河道渗漏损失率及与上游引水量的关系、河道入渗补给系数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求了河北省中东部平原河道渗漏损失一般规律,可作为今后该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用大地电磁法研究构造走向及维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地电磁GB张量分解法及其对它的改进法 ,可确定出更可靠更真实的区域构造走向 .将分解结果结合传统的座标旋转法所确定的视电阻率、相位、走向、偏离度等响应函数及维权参数进行分析 ,可得到更详细的电性结构维性质信息 .对兰州地区的实测资料研究表明 ,区域电性结构主体呈 2 D结构 ,走向方向大致为南北或东西向  相似文献   
23.
任美锷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其原因可能与公元前4280年太行山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西湖凹陷渐新统一中新统陆盆沉积发育了类型丰富的河道沉积,本文根据陆盆充填机制对盆地演化各阶段的控制作用,从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特征诸方面探讨了盆地演化过程的河道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26.
利用建立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上游来流为10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过程情况下,就初步拟定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方案之一的孤柏嘴线路3 0km隧洞工程方案,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流流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该洪水过程情况下,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沙运动特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
河道测量作为河流治理和开发的基础,其技术发展和研究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河流治理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中介绍了GPS导航定位数字河道测量系统RISS的开发背景和意义,简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深大,流量大,工期紧,特别是截流过程中要考虑不断航因素,因此,在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阶段的施工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取一切减少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施工难度的手段和措施,其中水文测验,水文气象预报,河道观测,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力学计算等水文工作则是为顺利实施高质量大江截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0.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周建生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4):425-4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