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8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98篇 |
地质学 | 620篇 |
海洋学 | 164篇 |
综合类 | 63篇 |
自然地理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河口区近期冲淤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1996年汛前实施清8改汊工程后,河口区的冲淤发生了变化。据1996年10月至2005年9月清水沟滨海区固定断面测深资料的分析表明:新河口区总体上出现淤积,老河口区在总体上发生侵蚀。通过区域泥沙净冲淤量与入海沙量相关分析计算表明:新河口区的淤积速率与入海沙量呈正相关,老河口区的侵蚀速率与入海沙量互不相关。其原因在于:前者位于河流入海口,被海洋动力蚀失的泥沙能得到河流输沙的充足补给,属河流动力为主的河控型海岸;后者远离河流入海口,被海洋动力蚀失的泥沙得不到河流输沙的补给,属海洋动力为主的海控型海岸。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河道、海岸线演变对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8、1998、2009和2016年四期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将地学信息图谱的图形思维与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思维相结合,以距今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从景观结构和景观演替两个方面探究黄河三角洲河道、海岸线演变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距今不同时间的河道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距今时间越长的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越大且耕地是亚三角洲研究区中的第一优势景观类型。在1855—1889亚三角洲研究区内,除耕地和建筑用地外,其他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都较小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在1929—1934亚三角洲研究区内,盐田、养殖池占总面积的比例从2009年到2016年增加了近40%,涨幅明显;在1964—1976亚三角洲研究区内,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趋于平均;在2017至今的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和光滩占总面积的比例较高,达到24%左右。(2)距今不同时间的海岸线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1855滨海湿地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比例为60%左右,而海域占总面积比例接近于0,极差较大;在1934和1974滨海湿地研究区内,光滩、柽柳、碱蓬群落、芦苇、白茅群落占总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几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建筑用地和盐田、养殖池则呈逐渐上升趋势;2009滨海湿地研究区,河流、人工水域占总面积比例在2009年和2016年均达到32%以上。(3)根据景观类型重心变化特征,分析河道、海岸线演变对景观演替的影响程度,将不同时期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研究区景观演替分为如下几类:亚三角洲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河道主导型、行水河道主导型、滨海湿地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海岸主导型、新海岸主导型。 相似文献
13.
松南区块古近系为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油气藏勘探的潜力层系,在琼东南盆地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之一是其构造演化复杂多变且发育多种沉积体系.这里从测井、录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入手,对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两大体系:①古近系裂陷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当前城市中小河道测量工程中常见水工建(构)筑物的类型、调查量测内容及对应精度指标、外业测绘取舍及内业成图表示方法等,特别是根据实地水工建(构)筑物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探讨了对其进行调查测绘的技术方法,并结合CAD绘图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16.
空心块体具有良好的阻水和促淤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态修复工程。本文结合水槽试验及Flow-3D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的阻水效应和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空心块体的开孔率对内部水流流速、紊动强度起主导作用,开孔率较小的半开敞型空心块体减速、制紊效果更强;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近底层悬沙浓度分别增大56%和75%,两者均有利于促进泥沙在块体内部淤积,近底层水流紊动越强,泥沙淤积形态差异越大;空心块体所营造的低流速、泥沙微淤、内外连通的水沙环境是大型底栖生物的生境需求,半封闭型空心块体内部的低紊动水流结构更有利于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繁衍。 相似文献
17.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狭窄河道的二维潮波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ADE方法对狭窄而弯曲的河道进行了水平二维的潮波模拟,并运用不等距网格处理了区域的大弯曲问题,对于谢才系数在狭窄区域的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狭窄区域谢才系数还依赖于区域的横向尺度。 相似文献
20.
河道测量作为河流治理和开发的基础,其技术发展和研究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河流治理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中介绍了GPS导航定位数字河道测量系统RISS的开发背景和意义,简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