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1397篇
海洋学   4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8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978至1979年间,为了选建石臼所深水港,在进行海岸地质地貌和海洋水文调查的同时,对山东日照近岸带北起两城-白马河,南至绣针河口约480平方公里海域作了重矿物研究。取样最大水深为17米。本文根据80个样品极细砂粒级(0.125~0.063mm)的重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02.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复合型、中等复合型、弱复合型和双相位型四种特征类型,并且同钻井相结合赋予不同类型以古地貌含义,为本区的地震解释及标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密切结合勘探实际,以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了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思路及其古地貌发育特征,探索了古地貌恢复的新方法--综合法,建立了解释和恢复古地貌单元属性的综合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侵蚀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组合可以分别被划分为上薄下薄、上厚下厚、上厚下薄、上薄下厚4种基本型式以及上次厚下次薄、上次薄下次薄、上次薄下次厚、上次厚下次厚等8种子模型;相应的古地貌解释包括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3个二级古地貌单元以及残丘、台地、残台、阶坪、沟谷、浅洼、深洼等11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出现于研究区西南角,分布局限;岩溶斜坡占据了研究区的大部分,其主力地貌单元为斜坡台地与斜坡阶坪;岩溶盆地位于研究区东部,其主力地貌单元为盆地浅洼。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5.
106.
祁连山地区作为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之一,对构造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形坡度、起伏度以及河流纵剖面分析,研究揭示出祁连山高坡度、高陡度的造山带边缘山系及高海拔、低起伏山间盆地发育地貌特征。结合区域隆升、侵蚀速率研究表明,祁连山山脉边缘部分山系发育接近平衡状态,而河流裂点的广泛发育进一步表明整个祁连山山脉地区的地貌特征,特别是河流地貌发育仍然处于瞬时(transient)状态。通过对比祁连山山脉10个不同背景下的流域盆地,发现无论是内流水系,还是外流水系,流域上游地区均发育有低起伏、低坡度的山间盆地,这一特征表明控制祁连山内部发育平坦地形的因素并非取决于是内流还是外流水系,而可能主要受控于河流水系搬运能力的强弱。除此之外,通过对比祁连山地区盆地形态研究表明,西北侧的狭长、平行盆地主要受控于阿尔金断裂走滑应变在祁连山地区的缩短吸收,而东南侧的菱形盆地则受控于海原、东昆仑左旋走滑断裂带及其次级鄂拉山、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所夹持的块体。以现有流域盆地宽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我们初步推测了祁连山造山带西北侧的构造缩短量大致为61km,对应整个祁连山的缩短率大致为17%,与祁连山南侧区域结果相当。当然,考虑到祁连山东南侧大通河流域区的缩短量与周边研究的差异,我们不能排除祁连山造山带早期的构造缝合线或先存断裂对部分流域的线性排列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重建珊瑚礁的地貌变化历史将有助于理解珊瑚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因此,本文选择以南海中部相对孤立、低潮时部分露出的黄岩岛环礁(15°09'N,117°45'E)为对象,基于1977年至2019年间的Landsat和Sentinel-2共22景遥感影像来探讨南海珊瑚礁地貌的变化历史与规律。首先结合实测水深数据探讨遥感影像灰度的变化与珊瑚礁地貌带分界线位置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基于梯度矢量流的主动轮廓线模型(GVF-Snake)和手动边缘提取相结合的方式,提取出黄岩岛环礁主要的地貌带分界线;进而利用数字化海岸线分析系统(DSAS)定量分析这些地貌带分界线位置的变化,并利用线性拟合来探讨这些地貌面积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黄岩岛外海与礁前斜坡分界线、礁前斜坡与礁坪分界线、潟湖坡与潟湖底分界线均具有向外海移动的趋势,它们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是0.36 m/a、0.06 m/a和0.23 m/a,而礁坪与潟湖坡分界线则具有向潟湖移动趋势,平均移动速率为0.16 m/a;2)潟湖底的面积和礁体总面积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潟湖坡的面积有减少趋势,礁坪的面积则在1977年至1997年间以114523 m2/a的速率增加,其后在1997年至2019年间则以11289 m2/a的速率减少。进一步分析认为,近40年来,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致使其造礁能力的减弱,加之海平面上升、风暴潮侵蚀、海水溶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黄岩岛珊瑚礁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08.
4月1口,汝阳县国十资源局突然袭击,对付店镇东沟钼矿区死反复燃的3家违法矿山采取封填硐口、拆除设备、驱散民工、恢复地貌等措施,予以严厉打击,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  相似文献   
109.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在我国大西南的天府之国——四川境内,峨眉山绝壁凌空,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相似文献   
110.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巍然耸立着众多著名风景名胜山峰,它们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集聚了重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凸显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内涵及精神底蕴。一些的比较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山高程数据混乱。精确山高具有深远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