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钱塘江河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新 《地理研究》1987,6(1):21-30
纵观确定河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1983年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实际资料,重新确定钱塘江源头为六股尖。  相似文献   
82.
 乌鲁木齐河源区发育现代冰川7条,冰川面积5.6 km2,并有大范围的积雪,冰雪消融期融雪径流对乌鲁木齐河贡献显著。应用SRM(snowmelt?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来探讨乌鲁木齐河源区融雪期径流情况,利用度日方法,由流域本身特征及参变量获取方法的深入分析来率定模型参数,应用模拟指标Nash-Sutcliffe系数R2=0.702和积差Dv=6.81%来评价模型表现,研究发现:(1)气温、降水作为该模型的直接驱动变量对模型的模拟较为敏感。尝试对乌乌鲁木齐河源区的气温、降水数据进行IDW插值并进行修正,使得模型模拟精度提高,对模型变量的输入精度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2)不同高度带上积雪的度日因子并不是稳定的,而度日因子的选取与调整对模型也非常重要;(3)模型本身的局限性也导致模拟精度的降低。结果表明SRM模型可在乌鲁木齐河流域推广应用,这必将对认识和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冰雪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Geodiver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It is a key premise of 'ecosystem approaches' to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that we must have an 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biodiversity values, and controls upon them, if we wish to manage them effectively. These biodiversity values,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 functionality, vary with space and time and are tied directly to landscape-scale relationships and evolutionary traits. In riverine systems, nested hierarchical principles provide a useful platform to ass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components across a range of scales. These understandings are most instructively synthesized through catchment-scale analyses. This paper outlines a rationale for systematic catchment-wide appraisals of river geodiversity. An initial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is presented for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 in Qinghai Province, western China. Geo-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are outlined for five broad sections of the trunk stream, highlight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individual landscape compartments and for the system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84.
85.
通过地震序列特征分析初步判断认为,河源ML4.8级地震与库水位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明显,短期内震中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现场宏观调查结果显示,极震区Ⅵ度等震线长轴为北北西向,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震源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北北西向,但震中区附近并无此组断裂出露地表,因此河源ML4.8级地震的成因,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6.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离子在雪坑中的迁移和保存,进一步解释冰芯记录,基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海拔4130 m处的雪冰化学资料,研究了气温和降水与离子淋溶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离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夏季的雪坑离子浓度波动剧烈,冬季的雪坑离子浓度相对稳定.离子浓度随正积温的升高呈指数衰减趋势,当正积温至0℃以上时,离子浓度急剧降低;当正积温升至60℃左右时,离子浓度呈缓慢降低.不同离子的淋溶过程对正积温的响应有所不同,随着正积温的增加,SO42-,NO3-,Na+,Cl-,NH4+和Ca2+的衰减趋势非常显著,而Mg2+和K+则呈现无规律性的变化.淋溶因子指出,融水渗浸作用导致雪坑中大部分离子被淋溶;不同离子的淋溶因子也有明显差异,Mg2+淋溶因子最小(0.43),SO42-淋溶因子最大(0.84),说明Mg2+最为稳定,而SO42-最易淋溶.降水对雪坑离子浓度的影响较为微弱,主要通过增加表层雪离子浓度而提升整个雪坑的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88.
基于黄河河源区干流各水文站和有关气象站、雨量站的气温、降水与径流观测资料, 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及其水文响应. 结果表明: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北地区西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等地降水量显著增加、气候明显由"暖干"转向"暖湿"后, 到21世纪初的年代中期后黄河源区降水量亦出现明显的增长, 气候明显转向暖湿. 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 2005年以来河源区平均年降水量已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进入一个多雨期, 河源区各断面来水量也于2008年后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 进入一个连续丰水段, 并于2012年达到了自1989年以后20余年来的最大值. 这种变化的前景如何, 目前尚不能确定, 尚需对未来河源区气候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根据对与该区域气候关系密切的东亚季风活动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河源区气候与径流变化的观测事实及趋势推测, 未来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的转化在时间尺度上年代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9.
黄河源区鄂陵湖现代湖盆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德福  李世杰  陈炜  姜永见  聂欣 《地理科学》2011,31(10):1261-1265
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淡水湖。通过基于GPS-RTK的技术定位以及测深仪的水下地形测量,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遥感数据分析,应用湖沼学理论,对鄂陵湖的湖盆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发现鄂陵湖最大水深33.2 m,平均水深15.55 m,湖长37.49 km,湖面最大宽度32.3 km;平均宽度16.76 km,岸线长226.3 km,湖面面积628.47 km2,湖泊容积97.76×108m3,湖盆形态为接近抛物线体形式的构造断陷湖,而不具备第四纪冰川侵蚀湖盆的地貌特征。研究结果可以对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和黄河源区的水量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0.
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关系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脆弱性、开发利用不合理、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我国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地质格局的安全稳定、保障水热系统的健康安全、维持生物体系的动态平衡、保证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是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的目标要求.需由认知技术系统、开发利用技术系统、人类活动协调技术系统和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防护技术系统组成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的支撑,建立一个具有综合科研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和人类活动最终否决权的管理机构;构建多元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创建环境友好型高效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共轭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