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5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142篇 |
地球物理 | 144篇 |
地质学 | 1177篇 |
海洋学 | 105篇 |
天文学 | 80篇 |
综合类 | 118篇 |
自然地理 | 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重油带主力储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油带渐新统-中新统主力储层内主要发育12种岩相和6种岩相组合,其中以河流相岩相组合为主;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划分出3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5个沉积单元);在探讨重油带主力储层沉积砂体平面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受河流控制、潮汐和沿岸流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期对类似油气聚集区的勘探、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2.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产生的高氟废水直接排入了流经羊八井热田的藏布曲(河)。利用离子色谱仪(IC)测定了藏布曲水样的氟浓度;通过浸提实验提取了藏布曲河床沉积物中的总氟和各种存在形态的氟,并确定了其含量。藏布曲河水的氟浓度明显受到地热废水排放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的分布也与地热电厂排污口的位置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然而,河床沉积物中的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残余态氟和总氟的分布与地热废水排放无显著联系,表明地热废水来源氟在进入藏布曲后主要向河床沉积物中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转化。藏布曲河床沉积物是地热废水来源氟的一个汇。 相似文献
83.
基于GIS的水质数值模拟——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质模型一旦应用于某一实际水体就必然与区域水环境相联系,因此对包括污染源在内的各种水环境系统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污染最为严重的水体苏州河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获得的苏州河污染源资辩,水文水质同步监测数据,区域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苏州河水环境信息系统,并以此为技术支持.运用水质数值模拟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苏州河水体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证实在苏州河市区段存在着一条明显的污染带,并论述了这条污染带在苏州河涨落潮的不同流场作用下,在河道内不断往复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4.
工程上判断一个边坡的稳定性,经典的方法是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建立边坡的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给出边坡的稳定系数。但通常边坡稳定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边坡实际的稳定状态,稳定系数大于五的边坡发生破坏而稳定系数小于1的边坡能保持稳定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这说明传统的分析方法给出的边坡安全的确定的信息是不可靠的,这或许是由于计算模型的选择和边界条件的确定所得到的破坏模型未能符合边坡实际条件,或许是由于计算中参数取值问题。破坏概率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法考虑了边界条件与计算参数的不确定性,并将稳定系数看作各种因素作用下的随机变量,由边坡稳定性的概率过程来获得对边坡稳定性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边被破坏概率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并以渔洞河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坡体的破坏概率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边坡稳定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1726 年耕地格局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理、校正了1726 年(雍正四年)河湟谷地历史文献中的田亩数据,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该区1726 年具有空间属性(2 km×2 km)的耕地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726 年河湟谷地耕地总面积为1.427×103 km2,其中番地占64.7%,屯科秋站垦地占35.3%。河湟谷地虽然面积较大,但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耕之地较少,该区仅有47%的网格具有耕地分布,耕地集中分布在湟水河干流区及大通河中游地区和龙羊峡以下的黄河谷地。从耕地垦殖强度分析,受自然环境条件和政治格局的双重影响,1726 年该区整体垦殖率较低,全区仅有1.4%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40%以上,而68.3%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10%以下,正处在广泛的开荒垦殖阶段。垦殖强度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宁县整体垦殖率水平最高,其耕地网格平均垦殖率达到了13.5%。 相似文献
86.
双线河向单线河转换的一种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图自动综合中双线河向单线河转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首先使用非约束中点法提取双线河中轴线,并基于中轴线对双线河进行分段;然后用小河段中轴线缓冲区检测小河段的空间图形冲突;最后依据制图规则解决空间图形冲突,并修正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87.
高原东南缘大气近地层湍能特征与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相关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ayer,SBL)顶高度,通过计算获取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湍流动能、切变项以及浮力项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垂直相关特征综合分析,可发现湍能方程中浮力项、感热、潜热通量与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获取的大气视热源相关特征显著,这某种程度反映了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大气湍流动量、热量输送对低层大气视热源Q_1的重要贡献。低层视热源Q_1亦表现出与湍能方程分量类似的日变化周期,此特征反映了高原东南缘大气热源变化与下垫面水热过程及其湍流输送日变化密切相关;浮力项与湍能等项对大气低层热源与涡动特征、热力混合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低层大气视热源、水汽汇均与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某种程度描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湍流动量、热量输送状况与低层大气热源,热力混合边界层结构的综合相关物理图像,初步探索了高原东南缘对流活跃区大气湍流运动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表明近地层湍流通量变化某种程度可反映未来局地大气视热源垂直结构变化的"强信号"特征。本文上述研究结论也可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近地层湍流通量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局地降水过程大气热源结构演变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8.
89.
黄河是多沙性河流,引黄必带进大量泥沙,沉沙池沉粗排细,能有效处理泥沙。当沉沙池淤满,失去自流沉沙作用时,采用"以挖待沉"可以延长灌区运行年限,但没有扬水沉沙方案优越。根据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特殊地貌条件,如果能在河漫滩上建沉沙池,可以解决沉沙占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90.
为恢复延兴盆地城子河组的古环境,对研究区zk6井钻井岩芯系统取样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下部含煤岩段Sr/Ba比值为0.20~0.75,平均值为0.41,上部湖泊泥岩段Sr/Ba比值为0.12~0.36,平均值为0.21,反映城子河组整体以淡水沉积为主,且下部含煤岩段较上部湖泊泥岩段盐度高。城子河组所有样品V/(V+Ni)比值为0.72~0.84,Cu/Zn比值为0.10~0.55,Th/U比值为0.28~3.60,δEu值为0.4~0.84,Ceanom值为-0.04~0.09,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水体为还原环境;下部含煤岩段Sr/Cu比值为5.87~24.12,平均值为11.21,B元素含量为232.60×10-6~721.00×10-6,平均值为425.75×10-6。上部湖泊泥岩段Sr/Cu比值为3.56~10.50,平均值为6.00,B元素含量为23.69×10-6~119.00×10-6,平均值为78.36×10-6,结合Rb/Sr及孢粉化石分析,表明城子河组下部含煤岩段气候干旱,湖泊泥岩段气候湿润,总体上气候自下而上具有由干旱向湿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