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5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142篇 |
地球物理 | 144篇 |
地质学 | 1177篇 |
海洋学 | 105篇 |
天文学 | 80篇 |
综合类 | 118篇 |
自然地理 | 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本文在调查、分析了漳河上游入河排污口分布、度污水入河量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入河排污口的治理措施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3.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74.
75.
76.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Ⅱ—Ⅴ油组是其主力含油层位。通过观察分析岩心资料的沉积构造特征、岩矿特征和粒度特征、测井形态、地球物理属性等特征,综合判定其主要发育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油田范围内曲流河主要发育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浅水三角洲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通过分析沉积相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A油田明下Ⅱ—Ⅴ油组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处于长周期上升半旋回的Ⅴ油组曲流河呈条带状分布;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初期的Ⅳ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坨状,内部砂体连通性差;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中期的Ⅲ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朵叶状,砂体以侧向叠置为主;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晚期的Ⅱ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鸟足状,砂体以垂向叠置为主。最终提出该油田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7.
凡河元古宙坳拉谷关门山铅锌矿床及外围铅矿点,矿石中的铅是以正常铅为主,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07—1995Ma,铅质来源主要是造山带铅,铅源岩为大于2000Ma的太古宙结晶基底。矿石中异常铅具有线性关系,它是由矿石中的正常铅与放射成因铀铅组成的。结合地质观察认为1807—1995Ma是正常铅受到均一化时间,不是成矿时间。该时间大于容矿条带状白云岩的年龄1526—1600Ma。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穿层性,矿体生成于容矿岩石成岩以后。矿床成因是属后生的。成矿时间(主矿化期)为1400—1500Ma左右,最晚矿化时间为294Ma。矿床成因属元古宙坳拉谷碳酸盐岩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后生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8.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ra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Pa和850 h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7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50 a来农业开发及所引发的生态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从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50a来农业开发与生态建设的过程看,人工绿洲耕作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有较显著的提高,人工绿洲生态也得到了改善。主要表现是单位面积生产力水平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初步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加强,生活能源的短缺得到改进。但从流域的绿洲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农田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土壤肥力不高;灌区中游重灌轻排,灌排不协调,盐渍化面积有所扩大;流域下游由于缺水和人为等因素使天然绿洲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天然林的绿色屏障作用大为削弱等。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逐步加以协调,才能实现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在北羌塘长蛇山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油页岩及膏盐层,该油页岩与近年来笔者在胜利河地区发现的多处油页岩连成一片,构成了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带。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该油页岩有机碳含量介于4.31%~16.89%之间,焦油含量为3.5%~16.3%,油页岩有机质大多处于成熟阶段。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带及与其密切共生的膏盐层的发现,丰富了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类型,为羌塘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