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5篇 |
免费 | 471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篇 |
大气科学 | 159篇 |
地球物理 | 198篇 |
地质学 | 1285篇 |
海洋学 | 17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自然地理 | 7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49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简述水石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分级法,选取固体碎屑物储量,支沟纵坡比降,形成区坡度,植被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对蛤蟆河流域34条水石流支沟进行了活跃度分区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流域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监测项目。应用RS与GIS技术,对陕西省内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进行动态监测,得到2007、2009和2011年3期露天采掘场开发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近五年来露天采掘场的变化情况,统计出露天采掘场逐年的数量和面积变化。结果表明,近五年来该流域区露天采掘场数量和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但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增幅减小,说明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开发活动得到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黄河干流、洮河和大夏河控制水文站及水文站控制区段平均流量多年均值、近3年均值、近10 a均值计算及均值跳跃检验,探讨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主要河流来水量变化趋势。得出:黄河干流玛曲站以上来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近3年较多年平均流量减少1成;近10 a持平;洮河来水量呈大幅减少趋势,近3 a减少约1成;近10 a减少约2成;大夏河水量控制站双城减少约1成;近10 a持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河流防洪治理的措施、方法、理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将河流综合治理与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已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生态型社会建设政策提出和实施。河流防洪治理经历了"修堤、堵口、疏浚、裁弯取直"、"蓄滞兼顾、除害兴利结合",以及以"防为主、拦疏结合,由防御洪水向管理及利用洪水转变,提倡人水和谐相处",逐步发展为建设水生态文明社会,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策。河流防洪治理面临的形势是,由传统的单一防洪工程治理,转变为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注重防洪又注重水生态环境景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洪管理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防洪工程由重建设轻管理逐步转变为重管理轻建设或管建并重。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源地环境保护要求,本文提出河流底泥及水质治理、河道斜堤重新设计、生态群落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吸附等生态治理措施,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创造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和聚集地提供重要保障.通过仿真试验模拟河流水环境,验证了河流生态治理措施的科学有效性.试验表明:设计的城市河流治理体系可以快速恢复水生态环境,为... 相似文献
9.
坦噶尼喀湖东北部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是坦噶尼喀湖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直接决定湖体初级生产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周边居民对于动物蛋白的获取来源.为了解坦噶尼喀湖磷的外源输入,选择湖泊东北部的入湖河流,对表层沉积物(16个样点)中总磷(TP)和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磷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沉积物TP含量为73.05~239.94 mg/kg,平均含量为152.64±55.37 mg/kg,其中最高值出现在马拉加拉西河口.采用Psenner法对磷进行连续浸提并比较不同形态磷含量,由高及低依次为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rg-P)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磷(Labile-P).土地利用类型对TP及各形态磷含量影响较大,其中TP含量表现为河口湿地城镇附近林草地区,表明地表径流和人类活动会对TP含量产生影响,而对于不同形态磷含量,Laible-P、Fe/Al-P、Org-P含量均表现为河口湿地林草地城镇附近,Ca-P、Res-P含量均表现为城镇附近河口湿地林草地.分析沉积物理化性质与各磷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沉积物总氮(TN)、有机质和总有机碳与Fe/Al-P、LabileP和TP相关性较好,与Org-P、Ca-P和Res-P相关性较差,表明TN和有机质的输入,会伴随沉积物中磷含量的升高,其增量的赋存形态主要为氧化还原敏感态磷和Labile-P.沉积物粒径组成与各磷形态含量存在相关性,细粒径沉积物与各形态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粒径沉积物与各形态磷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细小颗粒更易吸附磷.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