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境内所见气旋或称风暴产生之区域,广泛言之,有三:一在河套流域,一在满洲,又一在西江流域。(1)各地所产生之风暴其成因既相殊异,其性质亦复不同。华北风暴之经过,其所降之雨量常甚鲜少,此乃与华南风暴性质上不同之一点。本文祇论溯源于河套流域之风暴。至于他处所产生之风暴皆在所论范畴之外。发生于河套流域之风暴其活动范围多在华北一带。风暴中心之行径侵入长江以南者为数甚鲜。此类风暴多见于初春或晚秋之前后,盖在中国四月或十月平均气压分布之形势甚相类似。(2)当四月或十月间于长江中游形成一副高气压或反气旋之组织。此类反气旋每呈现于西伯利亚冷气团发动之前与冷气团衰  相似文献   
42.
沈华  陆鹿  史原鹏  李壮福  陈树光  曹兰柱  胡延旭  李明桦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2-67040032
本文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揭示一种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储集空间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纵向上往往表现为破碎段和完整段相间分布的特征。破碎段砂砾岩破碎严重,仅残留少量疏松易碎的岩石碎块,其中碎屑颗粒发生明显碎裂,而碎屑颗粒之间的填隙物多已缺失。完整段砂砾岩在宏观上未发生明显破碎,但镜下分析表明,在靠近破碎段的砂砾岩中不均匀地发育一些粒间孔和粒内裂缝孔,并以条带状、不规则斑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状等多种形态集中分布。这些特殊储集空间的形成很难由简单的“断裂破碎”模式加以解释。基于宏—微观岩相学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成因机制:① 原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巨厚层状砂砾岩为泥质或同生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致密无孔,后因盆内断裂切割而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这一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② 后期断裂活动促使地震活动频发,引起断裂带内地下水的激荡性运动,形成断裂带内及向两侧的高压流体射流。高压流体射流的冲洗作用使碎屑颗粒间泥质及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物被带走,形成冲洗粒间孔,同时使得碎屑颗粒通过撞击而发生碎裂。③ 高压流体充注使得颗粒脆性碎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43.
沈华  陆鹿  史原鹏  李壮福  陈树光  曹兰柱  胡延旭  李明桦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021-67041032
本文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揭示一种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储集空间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纵向上往往表现为破碎段和完整段相间分布的特征。破碎段砂砾岩破碎严重,仅残留少量疏松易碎的岩石碎块,其中碎屑颗粒发生明显碎裂,而碎屑颗粒之间的填隙物多已缺失。完整段砂砾岩在宏观上未发生明显破碎,但镜下分析表明,在靠近破碎段的砂砾岩中不均匀地发育一些粒间孔和粒内裂缝孔,并以条带状、不规则斑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状等多种形态集中分布。这些特殊储集空间的形成很难由简单的"断裂破碎"模式加以解释。基于宏—微观岩相学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成因机制:(1)原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巨厚层状砂砾岩为泥质或同生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致密无孔,后因盆内断裂切割而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这一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2)后期断裂活动促使地震活动频发,引起断裂带内地下水的激荡性运动,形成断裂带内及向两侧的高压流体射流。高压流体射流的冲洗作用使碎屑颗粒间泥质及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物被带走,形成冲洗粒间孔,同时使得碎屑颗粒通过撞击而发生碎裂。(3)高压流体充注使得颗粒脆性碎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44.
利用碎石屏障阻断非饱和带毛细上升为土壤盐渍化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了研究碎石屏障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及碎石层结构和埋深对改良效果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西部杭锦后旗典型盐渍化分布区建立试验地,设置了7组不同碎石屏障处理工艺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试验,对试验地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百分率等参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组不同处理中,埋设深度为60~80 cm,利用颗粒直径为1 cm和3 cm的碎石按上细下粗的结构分两层铺设的处理方法改良效果最佳;从表层到40 cm深,土壤EC值平均下降55.9%.较大的碎石屏障埋深,上细下粗的铺设方式,可提高下层碎石孔隙度,并在非饱和带深处切断毛细管,从而有效降低土壤毛细上升高度,抑制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上移"返盐",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高温胁迫对河套灌区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46.
47.
河套盆地第三系及其生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套盆地第三系及其生物群傅智雁,袁效奇,耿国仓(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庆阳,745101)河套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黄河河套地区,第三系发育较全。在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勘探期间,随钻分析抱粉、介形类和轮藻岩样共计1300余块,获得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48.
曹彦  魏万芝 《黑龙江气象》1996,(3):29-30,33
分析了1996年3月16-17日松花江流域出现的大-暴雪天气,指出大范围的连续性暴雪是在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分析了产生暴雪的条件,成因及云系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9.
河套地区春季扬沙天气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柏晶瑜  于淑秋 《气象学报》2003,61(5):600-605
通过对河套地区扬沙日数、冷空气活动及固定地段土壤湿度的研究 ,探讨了冷空气活动和土壤湿度对河套地区春季扬沙天气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季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扰动能量 ;同时 ,强冷空气活动较大的风速 ,为扬沙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土壤湿度偏小、土壤干燥疏松也是河套地区扬沙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宁夏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套平原为宁夏国民经济重点开发区 ,预计 2 0 10年平原区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量 9 86 3× 10 8m3 a ,平原区各市、县水源地开采储量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 ,地下水的过度集中开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和环境地质问题 ,如何合理持续地开发地下水资源 ,是宁夏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