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1.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附近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因此在利用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文进行了地震构造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以D、C、Mf值和河套断陷边界带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预测地震进行了探索,结果对河套断陷边界带发生的4次6级地震预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2,(4):12-13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土地是全旗31万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最大资产。因此,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成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杭后局)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使命。本着这一原则,杭后局领导干部积极争取旗委、政府支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出台文件,建立了旗镇村组四级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将各镇长作为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村、组干部作为耕地保护具体责任人,与旗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田间地头。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统筹管理,因  相似文献   
14.
聂宗笙 《地学前缘》2019,26(4):259-272
内蒙古河套盆地为受断裂控制形成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积水成湖,称河套古湖。晚更新世时期,河套古湖为继承性闭塞型断陷湖。上更新统主要为湖泊沉积体系,地层划分建组为上部东河村组、中部万水泉组、下部达拉特组。达拉特组在湖盆连续沉降条件及半深湖深湖中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湖水交替环境下沉积形成。万水泉组在湖盆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大体平衡条件及浅湖半深湖中半咸水湖环境下沉积形成。东河村组在湖盆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条件下以及半咸水湖、局部时期为碳酸盐湖环境下的滨浅湖中沉积形成。晚更新世末期,河套古湖处于大湖水期,晋陕内蒙古交界处河流袭夺、河套盆地北侧山前断裂强烈活动和超强地震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快速外泄,银川盆地、河套盆地、晋陕峡谷贯通而形成今日黄河河道。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分析图、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7月14-15日二连浩特地区出现的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阶段出现的降水是属于同一次冷空气活动的天气过程,是受蒙古冷涡和河套倒槽持续影响的结果。第一阶段出现的是持续稳定性降水,触发机制是低空槽和地面辐合线,有高低空急流配合,西南水汽通道维持时间较长;第二阶段出现的是短时强对流性降水,触发机制是干侵入,前期降水使本地具有不稳定能量,冷涡南压使低空东南急流带来渤海水汽的输送,造成下暖湿、上干冷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的气象资料,针对河套地区2009年5月的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分别从水汽来源、环境场、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砷污染是影响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入手,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地下水中砷的来源及其聚集、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认为高砷地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地形、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的背影有关。聚集于地层中的砷,由于环境的变化,从非游离态转化为游离态,在地下水动力的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8.
沉水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生产者,同时还对湖泊的营养物沉积和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影响着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本文以黄河内蒙古段河套灌区湖泊中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狐尾藻种子休眠率较高但休眠易破除,通过切破种皮、低温层积、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萌发率;篦齿眼子菜种子休眠性较强,低温层积及赤霉素浸泡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其萌发率;穿叶眼子菜有较深的休眠特性,破除硬实、硝酸钾、赤霉素及低温层积处理均不能有效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演变、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11月5日20时至6日20时锡盟地区暴雪天气过程作了详细分析,揭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古河道的分布及其年代学框架的建立对于探讨黄河迁移规律、重建古气候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1∶5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钻孔资料分析,结合剖面实测基本判定了色尔腾山以南至现代黄河以北河套平原区黄河埋藏古河道的分布,,采用OSL与14C测年较精确地确定了黄河古河道的年代。依据年代学研究结果,将全新世黄河古河道划分为三期:Ⅰ期古河道,分南北两支,南支分布在复兴镇西北部,埋深2~6 m,北支分布于呼勒斯太中南部,埋深8.2~9 m,时代为9.93~7.4 ka B.P.;Ⅱ期古河道,河道主体分布在色尔腾山山前,呈北西─南东向,埋藏于现今乌加河古河道下部4~11m处,南北最宽处约1.5km。塔尔湖区存在同一期的古河道,埋深7~9 m,以东西向展布为主,时代为7.4~4.1 ka B.P.;Ⅲ期古河道,呼勒斯太中部、塔尔湖中南部及复兴南部都曾发育,但河道主体为塔尔湖区的古河道,埋深2~9 m,时代为4.1~1.2 ka B.P.。黄河古河道分布及时代确定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黄河在河套段演化历史,为河套地区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