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核磁共振氢波谱法研究石油沥青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寅 《地质实验室》1991,7(2):100-104
  相似文献   
402.
40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部沙一段和沙二段烃源岩主要处于成岩演化阶段,本文通过对其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的研究探讨了它们与过渡带气之间的关系,发现可溶有机质与同一样品的干酪根之间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源组成,前者以Ⅱb-Ⅲ型有机质为特征,而后者主要属Ⅰ-Ⅱa.型母质。在埋深1850~3060m的范围内,沥青A、非烃和沥青质的红外特征吸收及其有关参数呈一致的变化规律。由此划分出三个明显不同的演化阶段.并指出2200~2770m左右为沥青A、非烃和沥青质急剧降解的阶段,2500m左右达到高峰,其结果与过渡带气的形成密切相关。干酪根在该阶段虽然也表现出脱氧、脱脂基因特征,但以生成解聚沥青为主,与过渡带气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认为可溶有机质,尤其是其中的非烃和沥青质是东部凹陷过渡带气最主要的母源物质。  相似文献   
404.
郭黔杰  王洁 《中国煤田地质》1990,2(1):33-36,T001
对内蒙扎赉诺尔等硬褐煤煤田的煤岩学研究,发现腐殖组最大反射率(R_max)小于0.5%的煤中,稳定组分就已经开始产生低分子的类石油物质,而这时煤中水分含量(M_ad)仍在20%以上。当煤进入沥青化阶段以后,这些水分的80%以上将被推出。这时,已产生的类石油物质就可以随之一起运移。前沥青化阶段和沥青化早期阶段是“煤成油”的运移最佳时期。而在生油岩产油率最高峰时期,煤中大量生成的低分子油类物质反而大部分被煤自身所吸附。地质过程中的抽提现象使煤成为石油生油母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05.
406.
何月英 《沉积学报》1988,6(1):118-127
以花海盆地花深一井下新民堡群11块岩心样品,用苯-甲醇抽提物的沥青质,经元素、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并参照核磁共振资料,研究了沥青质的性质、结构、有机质类型、烃类的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探讨该盆地原始有机质属以腐殖型为主的混合型,初步证实沥青质的结构是稠核芳烃为主、在其侧链上连有短的烷基。该井样品随深度的演化明显分阶段性,1800米为其生油门限的深度。  相似文献   
407.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 mm,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08.
《海洋世界》2008,(9):9-9
未来的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重要能源,就在我们的脚下!在炎热的夏日午后赤足走在马路上或停车场的人都知道,黑色表面具有极好的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现在。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的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来利用黑色表面的这种热吸收能力。研究者通过沥青,使马路和停车场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收集器,沥青有诸多好处:它散热慢。  相似文献   
409.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道的多期迁移、纵横向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良好储集体。  相似文献   
410.
对黔北坳陷几个露头和钻井地质剖面上前寒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和金沙岩孔古油藏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地质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普遍存在双峰态分布现象,且构成每个峰群中的正构烷烃均无碳数优势,这一现象在其他地区的相应层位地质样品和热模拟实验产物中均得到了印证,并提出了利用FCPR和LCPR两个参数来表征前、后两峰群的相互关系。当两个参数均大于1.0时,指示正构烷烃系列具双峰态分布。鉴于研究区烃源岩的时代古老,当时沉积有机质的来源为富氢的菌藻类,富含长链脂族结构则是这些有机质形成高碳数正构烷烃的重要原因。此外,所研究地质样品中有机质附存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使它们发生差异成熟作用,结果可能导致不同分布特征的正构烷烃发生叠置而出现双峰态分布现象。因此,这些古老地质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的双峰态分布可能是指示来源低等生物如藻类的有机质经历强烈热演化作用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