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河工动床模型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工模型是解决江河治理及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泥沙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研究了河工动床模型设汁与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几何变态、推移质泥沙级配选配、时间变态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72.
卵石推移质输沙率与流量相关的线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兴  汤运南 《水文》2001,21(6):42-44,34
通过比较精确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流量(断面平均流速)与卵石推移质输沙率关系,引入起动流量Qc或起动流速Vc,采用Qb=K3(Q-Qc)^α或Qb=K4(V-Vc)^β的线型拟合相关关系,可使卵石推移质输沙率约与流量4次方或与断面平均流速6次方成比例增长,与原有的方法相比不但使流量(流速)的方法降低了许多,而且对高水外延插补精度大有提高,分析表明,流量的方次要低于流速的方次,两者亦可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73.
粘性土及粘性土夹沙的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流脉动的机理出发,以粘性土的宾汉应力作参数,建立了粘性土的临界起动剪切力公式.根据一系列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粘性土夹沙的起动条件,归纳出统一的表达式.此外,还对上部水流为浑水的情况下,粘性土及粘性土夹沙的起动条件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4.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物理因子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牛生杰  章澄昌 《气象学报》2002,60(2):194-204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动特征 ,沙尘的沉降末速计算、沙漠地表的湍流输送特征和垂直速度资料、沙漠地表的超绝热梯度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及逆湿现象 ,沙漠和沙地的沙尘粒度、地表性质和沙土含水率对起动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从分析细沟床面上切应力出发,在细沟全断面泥沙处于临界起动条件下,导出了细沟临界断面方程并讨论其水力几何要素的变化,进一步提出用细沟密度去分析坡地的土壤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76.
无粘性泥沙的起动条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H. A. 爱因斯坦等国内外数10种不同形式和结构的泥沙起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统一转化为无因次起动切力θcc/(γs-γ)d的形式,并分析计算出无粘性均匀沙的θc值。一般来讲,θc是界于0.0231~0.0716之间的一个常数值。从分析结果可看出各种公式之间的差别,为使用选择公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输沙量与风速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贺大良 《中国沙漠》1993,13(2):14-18
输沙量及其强度是风沙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沙源丰富、地面干燥、平坦、无结构,无植被时,输沙量应正比于风速的三次方。但在输沙量与风速之间的经验回归方程中,V的方次有的大于3,这仅仅是数学计算产生的结果,为的是更好的配合回归曲线,V的方次高了,相应的V前面的系数必然会较小,反之亦然。风力可以吹动的最大沙粒质量与风速的6次方成正比。但风力能携带的总输沙量仍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二者不可混淆。一定风速下输沙的大颗粒多了,小颗粒就相对减少,总的输沙量仍然不变。  相似文献   
78.
河床冲刷粗化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魁  王明甫 《水科学进展》1994,5(2):111-118
对冲刷与粗化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非均匀沙床面暴露度的随机分布特性、流速分布及起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床冲刷粗化的随机模型。该模型能同时对河床冲刷深度及粗化稳定级配进行计算。由实验及野外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中运河、长江长兴岛、淮河入海水道等河道原状土样起动试验,认为各河道土质由于其形成条件、土质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具有相近的物理力学特性,其起动临界条件也不尽相同.而对同一条河流而言,起动临界条件与物理力学指标之间则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即对淤泥质粘土,起动临界条件随抗剪强度的减小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粉质粘土的起动临界条件最小,与抗剪强度、含水量呈非线性关系;粘土起动临界条件则随抗剪强度、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0.
陈宁生  田树峰  张勇  王政 《地学前缘》2021,28(4):337-348
传统的观点认为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降水,其产汇流运动的过程是可采用水文过程模拟的物理过程。基于目前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于地震带和干旱河谷的现象以及现有的泥石流形成与防治研究基础,我们发现在人类居住与活动的山区,其坡度和降水极易满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因此物源控制着泥石流灾害的孕育、形成和演化,主宰了灾害性泥石流的过程。物源的动态变化改变了泥石流发育的难易程度,主导了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变化。泥石流物源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经历松散化或密实化两个不同的演化过程,不同密度的土体通过剪缩或剪胀形成不同规模、频率与性质的泥石流。此外物源也控制了泥石流的规模放大过程。实践证明基于物源控制理论的区域预测、分级多指标预警和工程调控技术是科学有效的。因此,灾害性泥石流是一个地质作用主导的地质过程,该过程的特征描述需要更多地考虑基于地质环境条件的经验模型,且高效能的灾害预测预警与调控需要基于物源控制的机理和过程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