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2篇
  免费   1451篇
  国内免费   2217篇
测绘学   2078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488篇
地质学   6397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京市地铁暗挖施工沉降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猛 《北京测绘》2008,(3):67-71
仅以北京市地铁4#线张自忠车站主体暗挖施工的沉降监控项目为研究背景,对穿越城市主干道的车站结构暗挖施工进行连续性的沉降变形监测;从地下构筑物暗挖施工的工序变化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在预测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多层次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其变形规律与稳定性,实现了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62.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IS数据管理与图形显示的优势、组件技术,设计了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63.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环境下矿集区预测方法的研究热潮也初现端倪.依据矿集区所包含的理论内涵(矿床密集区、潜力密集区的聚集内涵),提出了应用探索式空间分析法进行矿集区预测的设想,并以北至科克舍套,南至帕米尔高原,西至乌拉尔山,东至新疆边境的中亚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探索式空间分析方法从含矿潜力的确定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探索入手,对研究区铜矿集区进行了预测,初步圈定了乌拉尔、矿区阿尔泰、北滨巴尔喀什、斋桑、塔尔巴合台等17处铜矿集区.研究成果除包含了研究区已知矿集区外,还有7处新区,反映了探索式空间分析法在矿集区预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4.
贺奕 《测绘通报》2008,(2):72-73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变形观测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上游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 km,下游距郑州花园口128 km,是惟一能在黄河下游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枢纽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黄河泥沙,减少下游淤积,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54 m,坝顶长1 667 m,坝顶宽12 m,最大底宽800 m。2.主坝外部变形观测设计方案为了监测主坝的外部变形情况,在坝顶及上下游坝坡上共布设了15条视准线,工作基点24个(其中基岩标7个),表面位移标点145个,见图1。原设计…  相似文献   
65.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A Synthetic View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This paper gives a synthetic view on the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with an attempt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stepwis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Jurassic sedimentation, deformation and magmatism in North China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earliest Jurassic is marked by a period of magmatism quiescence (in 205-190 Ma) and regional uplif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characteriz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The Early to Middle Jurassic (in 190-170 Ma) was predominated by weak lithospheric extension expressed by mantle-derived plutonism and volcanism along the Yanshan belt and alongside the Tan-Lu fault zone, normal faulting and graben formation along the Yinshan- Yanshan tectonic belt, depression and resuming of coal-bearing sedimentation in vast regions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stage started at 165y.5 Ma and ended up before 136 Ma; it was dominated by intensiv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multi-directional compressions. Two major deformation ev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e is mark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beneath the thick Upper Jurassic molasic series in the foreland zones of the western Ordos thrust-fold belt and along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t was predated 160 Ma. The other one is indicat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at the bas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predated 135 Ma. During this last stage, two 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s,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n the north and the Qinling-Dabie belt in the south,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were all activated by thrusting; the NCB itself was deformed by the NE to NNE-trending structural system involving thrusting, associated folding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which were spatially partitioned. Foliated S-type granitic plutons aged 160-150 Ma were massively emplaced in the Jiao-Liao massif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indicate important crustal thicken  相似文献   
66.
对专项农用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区大比例尺农业地质调查中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及精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单样分析能更真实地反映土壤地球化学的分布特征,经济实用的采样密度为16点/ km2~32点/ km2(100ha),地球化学图件编绘以距离倒数插值法成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变形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08,17(3):37-40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极为重要。变形分析建模的方法很多,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中之一。文中结合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资料和工作经验,运用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预测分析。简述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基坑变形分析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模型结构,将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该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散,采用一阶上迎风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分别计算了有无近岸流情况下单向和多向随机波浪的波高分布,考虑水流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复演由于离岸流引起的波高增大,可用于波流共存场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的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69.
运用快速拉格朗日元(FLAC3D)数值法,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及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模拟土钉支护施工过程.选择能够反映开挖特点的土的本构关系、开挖支护模拟过程及双弹簧土钉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基底、基坑壁土体的变形响应及土钉在开挖、使用阶段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①开挖引起基坑壁变形,并导致拉伸与剪切破坏;对于拉伸破坏,应使土钉长度超过滑移面;对于剪切破坏,可增大土钉在剪出口位置的密度;②开挖完毕后,各层土钉轴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土钉轴力最大值位置可表征潜在滑动面的位置.FLAC3D能够对基坑分步开挖及支护进行模拟,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反映土钉支护基坑的真实情况,为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将信号处理领域的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应用于变形信息的提取中,通过引入阈值函数,建立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尺度阈值滤波模型,采用优化模型确定了经验模式分解的次数。分别通过模拟试验和实测数据与小波阈值法和多项式拟合法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在低噪声情况下,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滤波效果;在高噪声情况下,经验模式分解的尺度阈值滤波法具有与小波阈值去噪法相等的精度,而且瞬时强噪声识别能力更好,优于多项式拟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