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777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别与苏鲁造山带之间的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构成了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断裂边界。该边界带的深部结构状态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利用张八岭隆起带沿线出露的晚中生代岩浆岩中继承锆石U-Pb年代学信息,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及Nd、Pb、Hf同位素资料,分析了其深部的岩浆源区属性及结构状态。张八岭隆起带北段晚中生代岩浆岩继承锆石年龄以1.9~2.7Ga为主,最大峰值年龄为2.5Ga;南段继承锆石年龄以2.2~2.6Ga为主,峰值年龄也为2.5Ga;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则以含大量新元古代锆石为特征,在0.7Ga形成显著的分布峰值,并有早元古和少量太古代年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带北段的晚中生代岩浆岩源区为华北下地壳,南段的源区兼有华北和扬子陆壳的信息,而更南部庐江段则以扬子地壳源区为特征。电法剖面揭示,郯庐断裂主边界在张八岭隆起带下向南东倾斜,从而深部存在华北地壳;而南部庐江段转变为向北西陡倾,从而深部皆为扬子地壳。郯庐断裂深部产状特征支持其印支期应为斜向汇聚边界。而其中三叠纪继承锆石的缺失指示隆起带上变质岩应为原地岩石,而非来自大别造山带。  相似文献   
22.
古隆起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构造单元,研究古隆起的分布及演化,并阐明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野外露头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塔北西部层序地层格架,卡普沙良群内部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再造了卡普沙良群各层序发育时期古隆起的分布及其演化,SQ1沉积时期古隆起呈近东西向展布,横跨整个工区,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加宽,隆起剥蚀面积为1 946 km2,SQ2时期隆起范围缩小,中部隆起被淹没,东部残余2个小的剥蚀区,西部剥蚀区范围较大,总面积约为1 365 km2,SQ3时期隆起范围进一步缩小,东部整体被淹没,西北部残余古隆起面积为899 km2,至SQ4时期古隆起消失.立足于岩心观察,结合岩矿组合、测井等资料,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和滨浅湖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最终充分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盆地分析的思想,综合研究了构造、古隆起、沉积古地理等要素,揭示了古隆起及源-汇体系的配置关系,研究区发育自古隆起向南北两侧供源及南部远源供源两套物源体系,北部临近隆起剥蚀区的两侧发育短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随着隆起面积的减小,辫状河三角洲分布范围逐渐减小,而南部长轴物源形成氧化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呈现由SE向NW向逐步进积的趋势,范围逐步扩大.古隆起的发育除为区域提供物源外,还有利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发育,南部的滨浅湖滩坝砂体也具有作为岩性圈闭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23.
贵州若干基础地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近年来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新资料的发现、研究程度的不足,尤其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缺失,导致贵州基础地质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初步梳理了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研究的基础地质问题,对贵州省梵净山、从江地区普通花岗岩砾石和花岗岩化底砾岩转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贵州前陆背景下的浅层滑脱构造、黔中隆起及不同构造旋回期控岩控相古断裂等构造问题,黔东清虚洞期台地边缘藻礁与铅锌矿成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时空耦合、板内超基性岩体与金刚石成矿,黔中西部陡山沱—灯影期盆地迁移和磷矿成矿,西南低温成矿域和罗甸软玉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等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初步认识、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4.
南黄海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显著的构造隆升及剥蚀过程.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钻井岩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研究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过程及响应特征.所获得的8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两个年龄组,除单个样品为38±3 Ma外,其余样品都集中在(52±4)~(65±5)Ma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同一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并且均远小于样品所处的二叠纪年龄,表明样品完全退火并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热历史.样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泥岩镜质体反射率计算的最高古地温处于样品退火带温区范围内,各样品从晚白垩世早期(约100 Ma)以来经历持续的降温过程,在约80~75 Ma开始进入部分退火带.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期快速冷却降温过程出现在晚白垩世末期,并持续至古新世早期,随后进入古近纪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约30 ℃,渐新世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存在另一期快速冷却过程.热史模拟结果较好地指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剥蚀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起状的鲁西隆起,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异.济阳拗陷的伸展过程并非由地幔物质主动上涌造成,应是鲁西隆起在隆升过程对济阳拗陷地壳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26.
陈杨  范裕  刘青  李朝维  黄岩  陈曦  王彪  刘一男 《矿床地质》2018,37(6):1217-1236
安徽省北部蚌埠隆起区被认为是山东胶东招远金成矿带以西的延伸部分,但蚌埠隆起区内之前一直未发现成规模的金矿床。江山金矿床是最近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区内成矿作用的时代、赋矿地层的归属仍缺乏系统的年代学证据。文章对蚌埠隆起区内江山金矿床的赋矿地层和相关岩浆岩开展系统的年代学研究,明确了赋矿地层时代归属,并限定了成矿时代的上限和下限。矿床赋矿围岩浅粒岩的结晶年龄为(2496±19)Ma,变质年龄为(2452±47)Ma;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1824±11)Ma,对比区域地层岩性和时代,确定矿床的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五河群西堌堆组,而非过去认为的庄子里组。矿床中穿切矿体的脉岩花岗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21.2±1.4)Ma,代表成矿时代的下限;赋矿岩体巨斑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28.3±1.7)Ma,代表了成矿时代的上限。通过与胶东金成矿带的对比,认为蚌埠隆起区与胶东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演化历史相似,江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类型属于胶东焦家式金矿,在此基础上,推测蚌埠隆起区西芦山岩体和淮光岩体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7.
陈洁  汪相  王耀 《地质论评》2018,64(5):1141-1166
蚌埠隆起是华北地块上中生代地质研究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地质单元,它映现了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两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引起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其中,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就是一个代表性产物。该花岗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学的系统研究显示,它具有两个不同的岩石学特征:①它的斜长石斑晶的牌号(An_(14~18))、相对低硅高钙的主量元素、富Ba、Sr和贫Rb及无Eu负异常的微量元素等特征,以及它所含的岩浆锆石({211}锥面发育、较强的CL亮度及韵律环带构造、包含残核、正常的Hf含量)的U-Pb年龄(223.1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4.2),表明它应该是印支运动的同造山花岗岩;②它的片麻状构造(斑晶矿物压扁拉长、各种交代—熔蚀结构)和变质结晶锆石({101}锥面发育、较弱的CL亮度、较高的Hf含量)的U-Pb年龄(156.2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7.8),说明它在燕山运动中遭受了同造山变质作用。因此,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别造山带作为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岩石学记录完整,同时也制约了华南与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作用峰期的准确时间;另一方面,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约170 Ma左右)和挤压高峰出现的时间(155±3 Ma)作出了合理的推断。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岩石类型、成矿作用的现象及其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黔东北梵净山地区位于雪峰隆起西缘,前寒武纪-早古生代黑色有机质岩系发育,沥青显示广泛。该区在新元古代-中生代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及印支期-燕山期多幕构造变形,前人对后两期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响应关系研究较多,而关于晋宁期构造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匹配关系则鲜有报道。选取黔东北梵净山地区宝塔组灰岩溶蚀孔、洞内的沥青开展了Re-Os同位素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等时线年龄为(915±129)Ma。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表明,梵净山地区存在晋宁期原生油藏,在加里东期被改造形成次生油藏,古隆起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的分布。本研究丰富了雪峰隆起西缘油气成藏期次,同时也促进了复杂构造变形条件下次生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对我国南方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两组呈小角度相交(40°)的透入性X型走滑断裂,分别沿着NNE走向和NNW延伸。在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走滑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以及断层的剖面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重点解析了RP6断裂和HA13断裂,分析比较NNW向与NNE向断层的变形及发育特征差异;结合盆地重磁资料以及周缘造山带的活动特征,对塔北隆起小角度的X型走滑断层的发育机制以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北隆起走滑断层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分为三个构造层:震旦系-中寒武统下构造层(TH3界面以下)、上寒武统-中奥陶统中构造层(TH3-TO3t界面)和上奥陶统-石炭系上构造层(TO3t-TP界面)。断层在下构造层和中构造层中整体处于压扭环境,多发育正花状构造;上构造层中断层主要发育负花状构造或正断层,整体处于张扭环境。两组断裂比较,NNW向断裂活动性强,在各构造层中均有显著的断裂特征发育,垂向连通性强,发育先存基底断裂,而NE向断层主要发育在中构造层,在下构造层和上构造层中断层发育不明显。活动性分析表明,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多期性,走滑断层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主要活动:中寒武世末、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石炭纪。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到了NNW向基底断裂和薄弱带的控制,NNW向先存基底断裂带或薄弱带优先发育走滑断裂,基底断裂与主挤压应力方向的夹角小于45°-Φ/2,NNE断层的发育受NNW向先存断裂限制,最终形成小角度相交的X型断裂。  相似文献   
30.
章贤能 《江苏地质》2021,45(3):240-246
金家山金矿位于江南隆起带北缘,赋存于新元古代浅变质浊积岩基底岩层中,其成矿结构面为张性或扭张性断层,成矿地质体为角砾岩。矿石工业类型为角砾岩型金矿,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褐铁矿、自然金,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通过地球化学工作有效圈出矿致异常,研究区Au元素属显著富集、强烈变异、极强叠加型元素,说明该区地质体遭受的后期各种构造作用叠加对金矿成矿有利,初步认为地球化学配合地质测量和探矿工程可快速找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