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做了调查及分析,并对河西地区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现状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加剧了河西的土地荒漠化;探讨了河西地区环境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针对各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樊胜岳  李斌 《中国沙漠》1999,19(3):256-260
对沙产业的形成过程、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认为沙产业的理论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初步阐明了沙产业的理论体系中贯穿的3条基本理论主线:以沙漠化防治、水资源合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沙产业理论;以农业工业化为内核的沙产业经济理论以及以技术引进、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传播理论。从理论上丰富和扩展了沙产业的理论,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3.
刍议我国的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与地区之一,荒漠化是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国荒漠化的基本状况与特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危害;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近期我国开展荒漠化防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是: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荒漠化防治指导思想;尽快开展全国性大规模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制定和实行优惠政策,推动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建设,提高防治荒漠化的速度与成效。  相似文献   
74.
东胜煤田矿区绿化初见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剑雄 《中国沙漠》1996,11(2):207-209
本文介绍了矿区荒漠化土地对东胜煤田开发的危害, 东胜露天矿开发对该区荒漠化土地的影响, 以及为了保证东胜煤田顺利开发, 对矿区荒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现状。  相似文献   
75.
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基于网格模型建立沙质海岸波浪的传播变化模型,根据求得的波高和波向分布特征,并考虑辐射应力等,计算波生流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波浪最大底部轨道速度和沿岸流的分布特点,建立估算破波带内各网格单元上沿岸输沙率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6.
波浪作用对水库岸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波浪在岸坡地形中的传播演变机制和孔隙水压力响应特性,在波浪水槽末端铺设长6 m、坡度1∶16的斜坡沙床进行试验。通过改变入射波浪参数,测量斜坡段各处波面形态,采集斜坡段不同位置处孔隙水压力,分析了波浪在沙质岸坡上浅水变形区域内波面变化特征、波能演变规律以及岸坡土体孔压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入射波浪厄塞尔数的增大,波浪浅水变形更加明显,波形不对称性加剧,各阶谐波之间互相作用更加强烈;水深较大区域,岸坡渗透作用大于浅水变形作用,波高呈现减小趋势;浅水变形剧烈区,浅水变形作用大于岸坡渗透作用,波高呈现增大趋势,最终破碎;孔压随入射波高与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岸坡不同位置处孔压沿深度衰减速率和随波高增长速率均不同;岸坡孔压沿深度衰减速率与入射波周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波高并无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77.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 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相似文献   
78.
蓝颖春 《地球》2014,(4):36-39
过去我们常常把土地荒漠化理解为是“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然而事实上荒漠化不只如此,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有时也将湿润和亚湿润区的石漠化归入荒漠化范畴。  相似文献   
79.
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响应生境的变化并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温度和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在群落水平碳水代谢关系和维持水分平衡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群落水平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半干旱区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气候梯度响应的研究鲜有报告。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和降水梯度上群落功能性状以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区域温度增加(2.1~6.4℃)和降水减少(451.1~370.0 mm),沙质草地群落功能性状变化趋势不一。群落高度和叶面积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群落高度、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随降水减少显著降低,群落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随降水减少显著增加。(2)群落高度与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叶厚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显著负相关,叶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气候因素驱动了54.66%植物性状变异,其中降水是影响沙质草地群落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0.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外荒漠化概念的演变和国内对荒漠化问题的研究,认为发生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中国南方湿润区的红层分布区由于岩性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暂称之为红层荒漠化。作为对该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提出了红层荒漠和红层荒漠化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红层软岩区荒漠化的地貌特征、生态特征和土壤特征。然后以南雄盆地为例,分析了劣地式红层荒漠的分布特征及盆地尺度的荒漠化格局,认为红层荒漠最初以点状揭露的方式形成,然后发展为呈斑块状分布;劣地式荒漠化基本都发生在盆地中部由软岩构成的缓丘和岗地区域。在面上调查和案例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特性、自然影响和人为干扰等方面探讨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的形成机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过程的诱发因素较复杂,主要是人为影响,可概括为:粗放开垦、林地过火、旱地退化、人为取表土以及村庄内的多因素干扰。红层暴露后在自然力和人为作用下都可能发生荒漠区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