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75篇 |
免费 | 2039篇 |
国内免费 | 21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6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704篇 |
地质学 | 9021篇 |
海洋学 | 1701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531篇 |
自然地理 | 5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73篇 |
2020年 | 370篇 |
2019年 | 364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334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431篇 |
2014年 | 527篇 |
2013年 | 486篇 |
2012年 | 528篇 |
2011年 | 568篇 |
2010年 | 479篇 |
2009年 | 499篇 |
2008年 | 474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422篇 |
2003年 | 344篇 |
2002年 | 320篇 |
2001年 | 423篇 |
2000年 | 371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309篇 |
1997年 | 323篇 |
1996年 | 347篇 |
1995年 | 299篇 |
1994年 | 258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34篇 |
1991年 | 214篇 |
1990年 | 210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194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992.
993.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994.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南堡凹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堡凹陷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测井和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结合盆地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 在南堡凹陷古近系识别出了1个超层序组、4个超层序、11个三级层序, 在柳北扇三角洲体系可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根据古构造坡折带控制层序类型和层序构成模式的思路, 通过南堡凹陷古近系同沉积构造发育特征的分析, 认为南堡凹陷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带2种类型, 由此决定了南堡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了同生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型层序, 建立了这2种类型层序体系域构成模式.其中同生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及高位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 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996.
997.
华南海西—印支成矿期内,成矿序列完整,类型齐全,矿种繁多,为其它成矿期所莫及。沉积矿床需要稳定的地质背景,层控矿床形成的较有利的地质背景是稳中有动。 相似文献
998.
近百年来东平湖沉积通量变化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10Pb、137Cs法建立的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粒度与烧失量变化特征以及黄河变迁与流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分析探讨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沉积通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百年来东平湖沉积环境不稳定,沉积通量变化较大:1889~1938年,沉积通量较高且基本稳定,1938~1965年,沉积通量逐年下降,1965~2000年,沉积通量整体较低且基本稳定,2000年以来,沉积通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的高沉积通量与东平湖作为黄河自然滞蓄洪区有关,后期由于人类活动(湖区治理、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等)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沉积通量的下降并趋于稳定,近期沉积通量的上升是湖区经济活动增强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9.
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抚顺盆地基底的裂陷作用并非一种短暂的“瞬间拉张”过程,而是由弱渐强且在古城子组沉积期达到极点,随后迅速减弱并停止;拗陷作用也非裂陷后才发生的,两者基本上同时开始;拗陷作用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速率,直至西露天组沉积期才逐步减弱,并延续到耿家街组沉积期.抚顺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慢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加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快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减速裂陷和快速拗陷→裂陷终止和减速拗陷→慢速拗陷和拗陷终止.构造演化的结果形成了很具特色的 “下断上拗”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可能起因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造成裂陷作用中断,而拗陷作用仍在继续.采用同沉积构造格架分析、基底沉降史反揭和热衰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上拗”部分所需的巨大沉积空间,40%来自于下伏沉积物的压实,60%来自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低速拗陷.拗陷作用的终止,可能是渐新世初期新一轮深部热事件及其伴随的巨厚辉绿岩床侵入,导致岩石圈热衰减和重力均衡调整的逆转.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