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873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556篇
地质学   2978篇
海洋学   27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56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2001年6月的航次调查及随后的沉积物样品的试验室分析资料,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东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征研完。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区海底沉积物类型既分布有中砂、细砂和粉砂3种砂性土,也分布有扮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质扮土3种粘性土,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相立的土类性质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沿海砼结构耐久性问题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耐久性能不良引起的适用性、安全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能源、经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而沿海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海洋资源使得混凝土结构面临严峻的海洋环境的挑战.因此,了解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沿海砼结构性能退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阐述了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和冲淤特征,介绍了沉积物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征,并综合描述了埕岛海域海底地貌形态和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上述研究对埕岛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A fixed link (tunnel and bridge, in total 16 km) was constructed between Sweden and Denmark during 1995-2000. As part of the work, approximately 16 million tonnes of seabed materials (limestone and clay till) were dredged, and about 0.6 million tonnes of these were spilled in the water. Modelling of the spreading and sedimentation of the spilled sediments took place as part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of sediment spreading and sedimentation, a new method with the purpos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spilled sediments and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sediments was developed. Because the spilled sediments tend to accumulate at the seabed in areas with natural sediments of the same size,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se based purely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new method is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ural sediment in the area and the spill. The basic propertiesused are the higher cont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material in the spill as compared to the natural sediments and the higher Ca/Sr ratio in the spill compared to shell fragments dominating the natural calcium carbonate deposition in the area. The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is that carbonate derived from recent shell debris can be discriminated from Danien limestone, which is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the dredging took place, on the basis of the Ca/Sr ratio being 488 in Danien Limestone and 237 in shell debris. The geochemical recogni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sediments proved useful in separating the spilled from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sediments. Without this separation, validation of the modelling of accumulation of spilled sediment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The method has general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in many situations where the origin of a given sediment is sought.  相似文献   
995.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太湖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对地球化学形态的组成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配分的共同特点是可交换态最低,残渣态最高.两种形态中Cd的可交换态最高,Cr的残渣态最高,可交换态最低.Cd的碳酸盐态较高,Cr的最低;Pb、Cd的Fe-Mn氧化态较高,Cu的偏低;Cu的有机态最高,Cd的最低;Zn的地球化学形态比例大都处于中间.地域上变化较大的元素是Cd和Cu,变化不明显的元素有Pb和Zn.化学成分中Fe2O3、MnO与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的相关性最好,TOC与Cu的形态相关系数最高.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Cd为最高,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996.
全新世岱海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岱海 12.08 m沉积岩芯 210Pb和 AMS- 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 8.2 ka冷期、中世纪暖期 (MWP)和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 (9.0~ 3.5 ka),岱海流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显著增强、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在 7.90~ 8.25 ka期间存在一次冷气候事件,其发生时间与来自湖沼、海洋、生物组合和极地冰芯等在内的全球环境记录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湖泊生产力降低以及湖泊水位下降. 2.5 ka以来,岱海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显著变化,表明进入气候波动更频繁的新冰期.岱海沉积物中的指标变化也展示了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增暖过程,但其化学风化强度还没有达到 MWP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7.
根据2011年6月茅尾海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叶绿素a变化范围1.384~4.060 mg/m3,平均值为2.143 mg/m3,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范围为0.006~0.740 mg/kg(湿重),均值为0.124 mg/kg;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均呈现自河口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单位面积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上方水柱叶绿素a平均含量的129.44%,沉积物对该海域初级生产力有显著的潜在贡献。相关分析表明,海水和沉积物叶绿素a均与无机氮及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避免取样测量产生测量误差,研制出一种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为了检验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性能,在胶州湾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测量实验分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研究,验证了原位测量系统的一些工作性能,同时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2001~2011年烟台港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对重金属富集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历次调查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且空间分布差异小,与黄海背景值相比, Cd和Cu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ERI评价表明2011年倾倒区潜在生态风险性较低,年际变化顺序为:2008年>2006年>2009年>2011年>2001年, Cd和Hg是近年来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对南黄海和东海北部4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总氮及粒度测试,以趋探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规 律及来源。结果表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陆架区沉积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范围为0.11 豫耀0.82 豫,均值为0.44 豫;总氮质量 分数分布范围为0.01 豫耀0.11 豫,均值为0.06 豫。有机碳及总氮质量分数平面分布特征相似,泥质沉积区质量分数较高,砂 质沉积区较低,最高值位于杭州湾外部。其分布特征明显遵从粒度效应,随着粒度变粗,有机碳、总氮质量分数减小,其中 在粒度>4准的细粒沉积物中,粒度处于6原11准的细粒沉积物更为富集有机碳。沉积物C/N比值显示,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部 分区域沉积有机质为陆地和海洋混合来源,仅在123.5毅E以东、31毅N以南东海中陆架小部分区域为海洋自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