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5篇
  免费   2416篇
  国内免费   2222篇
测绘学   730篇
大气科学   387篇
地球物理   1715篇
地质学   9197篇
海洋学   176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804篇
自然地理   62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心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w分布和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w分布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内涵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M>4.7)进行了分时段齐次统计的示范实例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震序列分时段齐次化统计能表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现象,且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994.
牟平邓格庄金矿为一富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其Ⅱ号矿体金品位及其厚度数据处理表明矿体具有向北侧伏的规律.Ⅱ号矿体深部(-225~-345 m)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其原生晕呈反向分带.据上述研究推测Ⅱ号矿体-345 m以下地段还有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5.
320矿区当冲组"硅化带"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320矿区当冲组“硅化带”的形态、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原理,阐述了“硅化带”及其铀化矿的形成的过程。并表现出岩控、层控、构控、时控及“沉积-构造热液再造”等特点。当冲组富铀岩层不仅成为矿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是矿床产生的直接围岩。  相似文献   
996.
宁芜向山式硫铁矿地质及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芜具有高地热场的火山断陷盆地 ,形成于晚侏罗世 ,消亡于晚白垩世。该盆地火山活动形成的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 4个喷发旋回 ,堆积了厚约 2 5 0 0m的陆相中基性酸性碱性火山岩系 ,在晚侏罗世沉积了硬石膏、硫铁矿层。硫铁矿在沉积特征上具有热水沉积的由稀粗转为细密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及喷发角砾岩和硅质岩特征。电子探针所测之黄铁矿中铁的平均含量 4 5 .85 % ,硫的平均含量 5 3 .5 9% ,具有富S特征 ;稀土元素总量平均 2 .2 0× 10 -6 ~ 17.3 9× 10 -6 ,平均为 7.2 9× 10 -6 ,具有明显的负铈异常 (δCe:0 .4 9~ 0 .93 )。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常见值为 10‰~ 2 3‰ ,以富重硫为特征。通过对硅质岩、硬石膏岩等常量与微量、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 ,均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点 ,热水沉积在向山式高品位优质硫铁矿矿床形成过程中 ,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7.
<正> 关于浊流沉积垂向上的结构构造特征的鲍玛序列(1962)已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认为这是鉴别经典浊积岩的标准层序。随着人们对深水异地沉积的另一重要领域——深水牵引流沉积的深入研究,鲍玛序列的多解性显得越来越明显。目前,对鲍玛序列各阶段存在的不同成因解释如表1所示。鲍玛序列各段部存在不同的成因解释,沉积物重力流及深水牵引流理论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鲍玛序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等深流、内波流及内潮汐流等深水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引发的牵引流对早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改造,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深水牵引流沉积组合,该组合类似于鲍玛序列的沉积特征,因而在实际解释中极可能将其归为具鲍  相似文献   
998.
冷家沙三段砂岩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以辽河盆地冷家地区冷94井为例,通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能谱 阴极发光等分析和实验手段,对沙三段砂岩的成岩历史、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及发展趋势刊物, 出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期→早成岩阶段早期→早成岩阶段晚期→晚成岩阶段早期。孔隙演化主要在压实作用,粘土矿物的包膜作用,方解石、白云石的胶结作用,长石溶蚀作用、石英的次生加大和微晶石英的沉淀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并总结了它们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地面调查及钻井地质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湖盆边缘斜坡带沉积体系构成进行分析研究,该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对其成因地层格架及湖盆充填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体系组合,构造地层分析和岩浆热流体标志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柴达木第三纪转换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笔者认为:柴达木第三纪盆地是以扩展裂陷为主的单型盆地,可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沉积,近岸水下重力流-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三种湖盆充填形式。依据古构造运动界面和相应整合界面,将第三纪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台裂陷,伸展扩张裂陷和转换坳陷三个发展过程。柴达木第三纪转换争盆地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作用,同时喜马拉雅运动等运程应力作用对盆地的演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