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44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97篇
地质学   1535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收集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省属和市县地震台网共26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垂直向连续波形资料,利用长时间序列背景噪声互相关法提取台站对之间的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时频分析法提取瑞利面波混合路径频散曲线.通过质量控制和严格筛选后得到了15627条路径上的群速度频散曲线,重新构建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瑞利波5~50 s、分辨率为0.75°×0.75°的群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6个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和3条不同方向的纵向周期剖面,这些图像揭示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横向分块和纵向成层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短周期(6 s、10 s)的群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密切相关.拥有较厚沉积层的苏北盆地、合肥盆地及河淮盆地等显示为低速,而基岩广泛出露的鲁西隆起、大别-苏鲁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及华南褶皱系则呈现出大面积的高速异常.随着周期的递增(15 s、20 s),群速度分布受地表地质构造的影响逐渐弱化.受地壳厚度和莫霍面附近的速度差异影响,大别和苏鲁地区在较长周期(25 s、30 s)群速度图上表现出相对较低的速度,这可能与这些地方Moho面埋藏较深有关.纵向剖面显示,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不仅在浅地表具有基本相同的地形地貌和构造特征,地壳内也有着极为相似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壳内群速度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上凸下凹状,形状似一"哑铃".上地壳具有上凸下凹的形态、相比邻区具有较高的群速度值;中地壳低速;下地壳上凸下凹且埋藏较深,反映出具有陆陆碰撞造山的残留山根特征.苏鲁及大别两地自浅地表至上地幔具有相似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不仅为二者被左旋走滑的郯庐带平移错开提供了佐证资料,同时也为郯庐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地震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孕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及断裂带东侧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坚硬地壳阻挡的影响,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速度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现今构造块体边界断层上表征剪应力及法向应力等综合影响的危险度分布.结果表明,上、中地壳层危险度分布中危险度较高的地段多数与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七级以上大震区域基本一致.包括2008年汶川8.0级等大震的发震断层.通过分别对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的两种不同构造格局进行试算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分层与物性明显变化对汶川大震的孕育发生均起了关键性作用.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强度分布图可见,高原东部整个边缘地带均接近应变率强度的陡变带.其中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西侧应变率强度是东侧的近4倍,而且断裂带东侧应变率强度等值线衰减比西侧快.反映了汶川大震逆冲型发震断层地区独特的特征.此外,由计算得到的应变能密度分布图可见,龙门山断裂带在上、中地壳层中均位于宽度相同、其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在上地壳层这个带的东西两侧则是应变能密度较低的地区,而在中地壳层,其强度在断裂带东侧逐渐向东衰减,西侧应变能密度高,而东侧应变能密度较低.表明在印度板块强烈推挤作用和高原各构造块体相互制约及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特殊构造环境中,高原地壳物质向东水平运动,受到龙门山断裂带东侧介质刚性强度较大的四川盆地阻挡,使得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在大震前已积累了相当水平的应变能,并同时处于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3.
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 :50 000 地质填图资料,对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该断裂带可分为逆走滑( 左旋) 的天桥沟断裂段和正走滑( 左旋) 的黄羊川断裂段,其主要活动时期是晚更新世,滑动速率为4 ~5 m m/a .全新世早期,该断裂带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其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距今0 .759 ×104 ~1 .02 ×104 年  相似文献   
34.
断裂带的韧-脆性转化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西部绿岩型脉状金矿的一些地质现象,探讨了韧性剪切带转化为脆性断裂的机制.韧性剪切过程岩石的面理化为矿液参与断裂作用,增加流体压力创造了条件.流体压力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改变断裂的力学性质;另一方面可以压裂围岩,促进断裂韧-脆性转化,为脉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5.
傅树超  苏江湖 《福建地质》1997,16(4):170-175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元坑幅及埔上幅1:5万区调中分别发现了将乐常口大型萤石矿和顺昌南舟萤石矿。两个矿床均位于常口-南舟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其次级张性断裂直接控制,矿床成因类似。  相似文献   
36.
张庆龙 《地质学刊》2009,33(3):324-324
2009年5月25日~26日,江苏省地质学会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化学委员会共同组团,对中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断裂——郯庐断裂带(郯城段)的地质-构造现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场考察,并与当地临沂市地震局、郯城县地震局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地震地质学术交流,同时还应邀参观了“广大博深”的山东省平邑县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37.
38.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39.
雄安新区在暂不考虑开采砂岩热储地热资源的前提下,探明碳酸盐岩热储东部边界断裂牛东断裂带的分布位置与地热资源品质,对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与整体能源利用布局均有着重要意义。以雄安新区高铁片区第一口碳酸盐岩热储勘探井D09孔的探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分析了牛东断裂带内碳酸盐岩热储的空间展布特征、储集层物理性质与单井产能参数,并简述其对地热勘探的指导意义。探测结果表明,牛东断裂带的碳酸盐岩热储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含硅质的白云岩,分布在断裂西侧基岩宽缓背斜顶部,层状稳定,厚约2000m,顶板埋深1000~1200m,井口水温约70℃,单井水量约102m3/h。D09孔揭示,在距风化壳顶部678m的地层内共发育122个裂隙带,累计厚度达251.20m,裂隙发育率37%,平均孔隙度9.26%,裂隙发育率与平均孔隙度明显比断裂带外地热井高出50%。D09孔与牛东断裂带周缘地热井的地层地温梯度、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储集层导水系数等对比分析表明,垂直断距达7000m的牛东断裂带是一条导水导热的盆内隐伏型深断裂,其限定了雄安新区碳酸盐岩热储含水系统的东部边界,构成了西侧牛驼镇凸起的导水通道与东侧霸县凹陷油气运移的阻隔屏障,控制了牛驼镇凸起面积达1000km2的整装地热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0.
新坪萤石矿位于邵武市张厝乡新坪村,属南山下式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萤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约150m;矿体厚度地表出露平均2m左右;矿体厚度在三维立体上均有中部大、两端小,并具有尖灭再现特征。萤石矿石类型为石英-萤石类型,萤石矿品位最低21.19%,最高93.84%。对矿体及围岩采用化学全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对萤石矿的物质来源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萤石矿成矿热液来自钙碱性花岗岩,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