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1篇 |
免费 | 947篇 |
国内免费 | 11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9篇 |
大气科学 | 1554篇 |
地球物理 | 702篇 |
地质学 | 3394篇 |
海洋学 | 1015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763篇 |
自然地理 | 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271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451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415篇 |
2011年 | 358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397篇 |
2007年 | 339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295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40篇 |
2001年 | 224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94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51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洋技术学报》2021,40(1)
本文对2014—2016年在长江口潮滩采集的10份贝类样品污染水平进行评价,采集区域分别为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金山边滩,评价方法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样品中Cd, Cr, Cu, Zn, Pb, As和Oil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所有样品中Hg, 666, DDTs和PCBs均未超标。近江牡蛎中Cd, Cu, Zn, Hg的标准指数远远高于缢蛏、泥螺和四角蛤蜊。贝类生物体中仅有As与沉积物中As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污染物残留水平与采集区域的沉积环境均无明显相关性。贝类体内重金属Cd与Hg, Cu和Zn均具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Cu, Hg, Cd和Zn之间具有一定协同机制或共同的污染来源。以贝类污染水平评价,崇明东滩生态环境总体优于南汇边滩和金山边滩,但与2002—2003年的研究结果相比,崇明东滩的环境质量总体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2.
63.
北京城市高温遥感指标初探与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北京高温天气下的NOAA18/AVHRR卫星资料与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日最高气温与遥感反演的城市地表温度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地表高温阈值并建立了高温遥感指标,并利用1989~2008年(缺2002年)6~9月NOAA/AVHRR资料开展了北京地区高温时空格局分析研究。指标初步研究表明:北京气温高温值为35、37、40°C对应的遥感地表高温值分别为44、47、52°C,可以较好地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利用该阈值建立的地表高温强度指标(LSHI)对北京平原高温的监测与气象台站高温监测基本一致,而高温比例指数指标(LSHP)能有效反映出城市高温空间强弱和时间差异。北京遥感地表高温空间格局分析显示:夏季(6~8月)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4°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50%,广泛分布于城区和平原区;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7°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40%,集中于北京五环内;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52°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15%,集中于城区;6~9月高温出现的概率高值区一般都集中于五环内,其中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4°C、≥47°C、≥52°C的出现概率分别为80%~100%、60%~80%、10%~40%。 相似文献
64.
舟山海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渔场。随着扩大对外开放,国内外船舶往来增加,有不少船舶无视法规,将生活污水和机舱废水肆意排放;尤其近年来大小油库、加油站、船舶修理厂业务的增加及拆船、洗舱行业的开办,更加剧了舟山海域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水水质每况愈下,生态和资源濒临垂危边缘。 相似文献
65.
滇池径流雨水处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是我国目前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滇池水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滇池治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是治理滇池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滇池周围农田里施放了大量的氮肥、磷肥、农药和杀虫剂,雨水径流将大量氮、磷、有机污染物及农药、杀虫剂带入滇池,加速了滇池的富营养化.只有彻底治理滇池径流雨水污染,才能有效地控制滇池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自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即后来被人们称作“可燃冰”的物质。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其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67.
69.
选取2018—2021年汛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箱线图法和极值统计法,尝试研究FY-4A卫星产品在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监测预警指标。研究表明:(1)FY-4A卫星多通道数据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的定量化指标予以应用。(2)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13项产品统计出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指标,其中赋值类指标4项,数值判别类指标9项(含辅助指标3项);初步设定13项指标中有9项达标时,短时强降水会发生。(3)在评估基础上完善了指标,监测预警效果有所提高,TS评分提高5.4%,空报率降低2.7%,漏报率降低1.9%。 相似文献
70.
建筑垃圾是城市市政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堆填处理可能造成场地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传统观念认为,建筑垃圾中多为惰性或无害成分,对地下水影响有限,缺乏关于建筑垃圾堆填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研究。选取2处建筑垃圾堆填场地,通过对场地周围地下水采样分析,得到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识别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从而定量评价建筑垃圾填埋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填埋会显著影响周边区域地下水组分的浓度和质量,尤其是TDS、TH、Ca2+、SO42-等组分显著受到影响,填埋时间越长、填埋体量越大,影响程度越深。两场地区域范围内Na+、Ca2+、Mg2+、SO42-和TDS 5个组分或指标的空间分布整体变化趋势较一致,均表现为垃圾填埋场附近沿地下水流下游方向的点位浓度较高,其他点位浓度较低,验证了建筑垃圾填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影响。PMF来源解析确定两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有建筑垃圾填埋、岩石风化溶解、水岩相互作用和农业活动,在场地一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29.2%、21.6%、24.2%和15.1%,在场地二贡献占比分别为15.6%、23.2%、28.4%和18.2%。两场地周围地下水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深,人为污染源正在成为地下水中离子组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