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31.
金柳滩韧性剪切带位于北祁连构造带东端山门镇,是陇山岩群与葫芦河岩群拼贴的构造边界.通过陇山岩群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金柳滩韧性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发现:陇山岩群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形成于461.9±7.0 Ma;金柳滩韧性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获得了~460 Ma,~420 Ma...  相似文献   
232.
黄新燕  袁立明 《地球》2010,(6):90-95
偶然的原因,我走进南浔,走进了“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少年,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这是著名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笔下的南浔。《地质之光》就是出自徐迟之手,他是南浔人,在上世纪90年代写的自转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中一口气用了62个“水晶晶”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233.
江南春雨的两个阶段及其降水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70—2009年平均的逐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9—2008年平均的逐候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第1—27候江南地区(110~120 °E,23~30 °N)降水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发现江南地区的春季降水分别在第10、16候出现突增,达到99%的统计信度。为此,将第10候确定为江南春雨的建立日期,并将江南春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0—15候为第一阶段,第16—27候为第二阶段。伴随着江南春雨降水量的两次突增,青藏高原东南侧(105~112 °E,20~25 °N)的西南风也有两次突增,但时间要比江南春雨早1~2候。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东亚经度上的冬季型Hadley环流消失,江南地区的上升运动向上扩展至200 hPa高度,纬向海平面气压场梯度由大陆高、海洋低的冬季型转为大陆低、海洋高的夏季型,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率均增加,这表明第二阶段的江南春雨已具有副热带季风降水的性质。   相似文献   
234.
樊星  叶瑜  罗玉洪 《干旱区地理》2012,35(6):996-1003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当前很多生态问题与历史农业开发过程是有联系的。从清代顺治朝(1644-1661年)到乾隆朝(1736-1795 年)末,该区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农业垦殖扩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清实录》中顺康雍乾四朝(1644-1795 年)清政府对该区进行土地管理与利用的信息,分析该地区农垦区扩张的历史,得出以下结论:(1)四朝以来该区的开垦强度在增大,开垦速度不断加快。乾隆朝新垦速率最快;(2)农耕区的发展呈现新垦区北扩和已垦区内填充式开垦两种形式。从顺治朝到乾隆朝,农耕区界线逐渐北扩,从长城一线以南扩展到太仆寺-多伦-赤峰-围场-敖汉一线境内。开垦界线在雍正朝达到最北,到达科尔沁、阿鲁科尔沁境内,但未达到现代农牧交错带东段北界,这与清初清政府对东蒙地区土地开垦的封禁政策相关;(3)各朝垦殖政策有发展变化,总体来说为厉禁。但在人民生计困难的压力下,面对出关口逃生的流民,政府不得不放松关口的封禁,默许流民进入口外开垦。  相似文献   
235.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葫芦河蛇绿岩主要由蚀变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角闪石岩、层状—块状辉长岩、苏长岩、辉石闪长岩、英云闪长岩、枕状—块状玄武岩、辉绿岩及少量硅质岩、硅质灰岩等组成,形成于震旦纪—早古生代。通过对该蛇绿岩带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形成于近弧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提出葫芦河蛇绿岩带属"野马山—木里—拉脊山早古生代结合带"东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36.
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叠置在佳木斯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其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主要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NE向箕状断陷群;晚白垩世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形成反转构造,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多个沉降中心的NE向挤压坳陷盆地群;古近纪-第四纪为NNW-SSE向挤压作用阶段,虎林盆地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形成大型反转构造,而且在七虎林河凹陷与中央隆起之间形成NEE向大型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和断层传播褶皱,它们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沉积作用,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1个中央隆起和南、北2个坳陷的NEE向挤压坳陷型盆地。东北地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虎林盆地在内的东北东部盆地群的形成与伊泽纳奇板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敦-密断裂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具有左行走滑的性质,在靠近虎林盆地的北东段转变为NEE向展布,断层的性质也转变为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逆冲作用很可能与该断裂带的NE向左行走滑作用在NEE向的转换挤压有关。敦-密断裂带自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虎林期开始活动,一直持续活动到第四纪。  相似文献   
237.
钟海玲  徐良炎 《气象》2010,36(1):124-125
<正>2009年10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较常年同期(9.6℃)偏高1.5℃,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云南的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陕西为次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23.8 mm,较常年同期(37.0 mm)偏少13.2 mm,为1951年以来第四少。云南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江苏为次小值。  相似文献   
238.
田伟红 《气象》2008,34(2):119-123
2007年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1mm,较常年同期(18.2mm)偏少8.1mm,为198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山东11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贵州、陕西为次少值.全国平均气温为3.1℃,较常年同期(2.1℃)偏高1.0℃.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四川盆地等地出现大雾天气;东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第一场明显降雪天气;云南德钦普降暴雪,遭受严重雪灾;江南、华南等地干旱持续发展. 1 天气概况  相似文献   
239.
2003年夏季中国江南异常高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2003年夏季在中国江南出现了大范围异常高温天气,无论其绝对高温值、还是持续时间之长都创下了历史记录,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作者对异常高温发生的直接原因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极度持续偏强和西伸是直接原因,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势的持续异常是多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初步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一印度洋海温、中西太平洋跨赤道气流异常、平流层过程以及全球增暖的背景条件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0.
《天文爱好者》2010,(2):48-49
彗木相撞 撞出的天文情缘 陈韬与天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1994年7月的彗木大相撞。(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万一有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悲剧是不是会再重演?”还在读初中的陈韬胆大无惧,决心去搜寻、发现那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天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