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5篇
  免费   1710篇
  国内免费   2335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9619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详细分析了巴什托油气田BK2、BK3H、BK4H以及BK5H等6口井的地质录井资料,显示巴楚组顶部油气层自上而下见到的含油气级别一般为油斑、油迹、气测异常等,上好下差,油气主要集中于顶部油气层之顶上,反映出油气向上运移储集比较好。巴楚组及以上地层纵、横向上的稳定性较好,深度、厚度均变化不大,且以M4井为中心向各方向均呈现增厚—减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巴什托油气田巴楚组油藏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但还应不断钻探寻找新的含油气构造,发现新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记述了产于四川龙门山地区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观雾山组和土桥子组的四射珊瑚。在大量珊瑚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初期的四个四射珊瑚化石组合。根据四射珊瑚的演化规律,确定以Peneckiella珊瑚类的兴起和Pseudozaphrentis hejiazhaiensis,Temnophyllun(Truncicarinulum)beichua-nensis珊瑚类的消失作为龙门山地区识别中、上泥盆统界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筛选(Pinctadamartensii)金黄壳色选育群体植核后免疫相关基因与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转录组对植核前后马氏珠母贝的血细胞进行转录组建库及测序分析。【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61.78×106和62.68×106个高质量转录组数据,且映射到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映射率分别为70.16%和67.82%。与植核前相比,植核后分别有2 925个和3 097个基因显著上调和下调(差异倍数≥2,校正后P≤0.001),其中包括免疫相关基因凝集素、Toll样受体,热休克蛋白等。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分为基因的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3个大类,并细分为11个子类别,其中结合和催化功能的基因较多。KEGG分类分析差异基因,可将基因参与的KEGG代谢通路分为6个分支,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仅限动物)、代谢、有机系统。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免疫相关通路胞质DNA感应途径、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免疫通路。  相似文献   
105.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m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tongrenensis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D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106.
高林志  柳永清 《地质论评》2005,51(4):23~31,131~132-i0002
在河南嵩山地区青白口系何家窑组中可识别出一个碳酸盐岩微亮晶脉集中的层位,笔者等结合微亮晶脉自身的特征、成分和伴生的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特征,以及通过显微镜和核磁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微相研究,认为嵩山地区板状微亮晶脉与华北块体东缘胶辽徐淮地区的泥晶脉特征一致,是由地震液化形成的产物,该层位代表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同处华北块体南缘的豫西鲁山和陕西南部相对应的青白口系层位(洛峪口组和巡检司组)也发现了同期的地震记录。笔者认为嵩山地区微亮晶脉的出现应与华北块体南缘构造事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7.
朱尤青 《地质与勘探》2024,60(4):735-746
贵州清镇蔡家坝铝土矿床是近年来在黔中铝土矿成矿区内新发现的铝土矿床之一,铝土矿体呈层状及似层状产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地层中。本研究通过对蔡家坝铝土矿床中以铝土岩为主的含铝岩系钻孔岩心剖面开展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含铝岩系中的铝土岩明显具有Li超富集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含铝岩系的所有样品中均富含高浓度的Li(210~2480)×10-6;其中,10件铝土岩的Li含量为(210~2480)×10-6(平均1198.9 ×10-6),3件铝土矿石的Li含量为(412~1440)×10-6(平均980.7×10-6),表现出明显超富集的特征。光学显微镜和XRD分析显示,富锂铝土岩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以及少量的硬水铝石、勃姆石、黄铁矿、锐钛矿等。结合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研究区铝土岩中的Li主要赋存在高岭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中,当铝土岩中Al2O3含量介于30%~40%之间以及Al2O3/SiO2比值介于1~1.5时,铝土岩中的Li最为富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的富锂铝土岩形成于温暖潮湿和相对氧化的陆相淡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8.
对宁东煤田横城矿区太原组9号煤层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便查明煤中关键金属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并评价其综合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 横城矿区9号煤以高的镜质组含量、特低—低灰分产率和中—高硫含量为特征。② 煤中矿物主要由高岭石组成,以细胞充填状、透镜状和薄层状等形式存在。煤层底板中矿物主要由石英、高岭石和白云母组成,其主要为碎屑成因。③ 煤层中常量元素主要由SiO2和Al2O3组成,煤中Li、Zr、Nb、Hf、Pb和Th的含量达到轻度富集—富集程度,其中Li、Pb和Th主要赋存于高岭石,Zr和Hf赋存于锆石,Nb赋存于高岭石和锐钛矿。矿区9号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的潮坪 潟湖环境,煤层下部形成于铁源供给不足的低位沼泽环境,煤层上部形成于铁源严重不足的高位沼泽环境,故下部煤层中硫以黄铁矿硫为主而上部以有机硫为主。煤中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阴山古陆和阿拉善地块,阴山古陆主要提供了元古宙的陆源碎屑物质,阿拉善地块主要供给了早石炭世的碎屑物质,此外也有少量的火山灰和奥陶系灰岩风化残积物进入到含煤盆地。煤中的Li、Zr、Nb等关键金属的富集主要受控于长英质的碱性—过碱性物质输入量的多少,同时水/岩作用过程也导致了关键金属的活化、迁移和重新分配。煤灰中Li2O含量超过其边界品位,REO、Ga、Zr和REY接近相应边界品位,故可考虑Li Ga Zr REY等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9.
刘建清  何利  胡志中  冉敬  陆俊泽  何佳伟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0-2024040010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462~2511 Ma、1700~2061 Ma、550~120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 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王天宇  施炜  侯贵廷  陈鹏  王嘉琦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35-2024040035
海原断裂带西段老龙湾盆地沉积一套晚新生代红色碎屑物,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生长过程。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地层年代学研究,现有的工作笼统地将这套晚新生代沉积物划分为新近系甘肃群,导致老龙湾盆地对青藏高原北东扩展响应的认识存在争议。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老龙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开展了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建立了老龙湾盆地约13.61~2.58 Ma磁性地层年代学格架。结合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老龙湾盆地新近系甘肃群地层划分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咸水河组(N1x)和临夏组(N1-2l)。咸水河组沉积于晚中新世(约13.61~8.11 Ma),为一套砖红色砂质中砾岩、块状中砂岩、粉砂质泥岩,为晚中新世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与下伏早志留世肮脏沟组灰绿色变质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临夏组沉积时代为晚中新世—上新世末(8.11~2.58 Ma),为一套厚层浅砖红色中砂岩与中—粗砾岩互层,偶含巨砾岩,总体上表现为“砂砾互层”,为河流相沉积,与下伏咸水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区域上,老龙湾盆地新近系甘肃群咸水河组和临夏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可与邻区新近纪地层进行对比,从而统一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新近纪地层系统,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