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的储渗空间主要是洞缝,油水分布的确定对于油田开发和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以三口井为例,利用产水特征,水离子比对分析,产液剖面,水驱曲线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前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建立油水分布特征.经试验认为,6号油田的缝洞单元,油水分布特征为裂缝产出型,具有多层缝洞.动态资料全面、准确,且容易获取,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建立油水分布,直接指导生产,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32.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三类油藏,明确导致不同类型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进行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而渗吸过程中主要动用中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方式与渗吸作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分析三类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润湿性及原油黏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其中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导致微观水驱油机理的差异,而在宏观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润湿性和原油黏度又对注入水的渗流体系和驱替路径起决定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油藏水驱油效率最高,Ⅱ类的次之,Ⅲ类的最差.最后结合测井与生产动态资料,讨论水驱油特征对储层整体水淹规律的控制作用.当储层性质相似时,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当注水条件相似时,储层物性越好,水淹越强,另外,相同油藏类型物性较差的Ⅲ、Ⅳ类流动单元储层在非强水洗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弱水淹层,甚至为油层,成为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3.
西峰油田合水区的长8油藏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分析表明该地区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通过砂体和沉积微相的相关数据对其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长813小层、长812小层、长821小层、长823非均质性较强,长811和长822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宏观非均质较强的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间或河道拐弯和分叉处,稍次的则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为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水淹层测井评价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精确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目前精确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精度亟需提高。为此,本文提出精确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微元动态物质平衡法。该方法将水驱油过程微元化,并考虑到水驱油过程中地层原生水与注入水离子有效交换比例这个变量,理论上该变量随水淹程度的增强从0逐渐变为1。对比结果表明,一阶导电法、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和改进的微元动态物质平衡法模拟计算岩石电阻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92、0.169和0.124,改进的微元动态物质平衡法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得到的混合液电阻率在不同水淹类型测井评价中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已推广应用到各大油田不同水淹类型测井评价中,计算的水淹层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的饱和度数据最为接近,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35.
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实例,说明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具有多样性,既有单一直线段、双直线段—台阶状,又有不规则的水驱曲线。同时还介绍了影响水驱曲线多样性的因素,分析了油藏水驱曲线多样性与单井产能,含水率上升的关系。水驱曲线明显只有一个直线段,这表明供给只有一个水体;水驱曲线出现二个直线段,表明具有多个供给区的生产动态特征;多直线段即台阶状,表明存在多个水体(或残留水体)。最后提出了油藏油水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原油动用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致密油是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一次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研究。由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孔隙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情况进而优化开发方式。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测试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直观反映不同注入条件下注入介质与原油的驱替过程,明确了注水和注CO2两种开发方式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和CO2驱不同孔隙区间原油动用程度随着驱替压差逐渐增大而增大;水驱和CO2驱大孔隙中的原油绝大部分被动用,随着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原油动用的比例逐渐降低;小于0.01μm微小孔隙中CO2驱动用效果明显好于水驱,致密油藏中CO2更易进入小孔隙提高致密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7.
沈瑞  熊伟  高树生 《岩土力学》2012,33(3):773-777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考虑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特性,研究了油水两相渗流模拟试验理论。应用方程分析法,推导出油水两相渗流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形式,获得了低渗透岩芯水驱油模拟试验的相似准则。采用隐式求解压力、显式求解饱和度的方法(IMPES)对无量纲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包含相似准数的数值模拟器。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每个相似准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实际低渗透岩芯的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敏感因子大的相似准数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反之影响则较小。因此,在设计物理模拟试验时,当无法满足模型和原型所有相似准数相等时,应该优先满足敏感因子较大的相似准数相等。  相似文献   
38.
确定水驱开发油藏的合理注采比是现代油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水驱开发油藏的注采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生产能力.利用物质平衡方程,依据注采平衡原理,推导出在油藏稳定生产时地层压降与注采比的关系,由实际矿场资料拟合出相关系数,通过合理地层压降来确定合理注采比,为油藏开发后期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双河油田437块、438块、Ⅴ上、Ⅶ上等4个开发单元的实例证明,这是一种计算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宏观油藏管理上,该方法对于指导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的注水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王瑞飞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53-1059
为探讨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中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及残余油赋存等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段典型岩样开展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定义区间驱油效率、驱油效率贡献,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分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总孔隙区间讨论饱和油状态和水驱最终状态各孔隙区间的含油饱和度、动用含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区间驱油效率及其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渗透率<0.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渗透率>0.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10ms孔隙,油气富集程度对渗透率更敏感。渗透率越低,弛豫时间>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越高,但其总体积偏低,故水驱开发早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弛豫时间<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增加缓慢),这与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相吻合。无论渗透率如何低,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的动用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始终高于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油藏水驱开发阶段,调整挖潜的对象始终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部分。水驱结束后,渗透率大于0.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渗透率<0.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这为油藏水驱开发后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0.
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特征曲线是注水开发油田用来预测动态储量及可采储量等参数的实用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推导出五十多种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但每种水驱特征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这里通过对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的适用条件、诊断的探讨和分析,认为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低含水开发阶段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都不适用,它只适用于油田开发的中~高含水阶段。同时在利用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时,水驱曲线直线段的选取应当慎重,应将甲型水驱曲线与乙型水驱曲线相结合使用,这对于单井来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取水驱曲线最佳直线段,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