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4 毫秒
501.
贵州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的锰矿、铁锰矿、含锰菱铁矿,均分布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内。东部遵义一带为碳酸盐锰矿床,西部宣威—水城一带主要为锰帽型次生氧化锰矿床。笔者目的在于探讨黔中台沟锰矿成矿条件,以期扩大找矿远景。研究表明,区内各类锰矿石和矿胚层岩石都是在热水中生成的,证据是:①有大量热水沉积的标志性矿物;②常量、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③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达90~275℃等。锰矿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地幔柱演化的中晚期阶段密切相关。茅口期玄武岩的喷出活动,有利于黔中台沟内硅灰泥锰质组合的形成。东部遵义一带的锰矿,被严格限制在热水喷发形成的硅质角砾岩分布区内,结合其他特征等,说明该区锰矿形成可能与强烈的热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02.
文章介绍了广西来宾县寺山锰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其赋矿层位、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03.
鹤庆锰矿小天井矿区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成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伟 《地质与勘探》2013,49(2):257-264
小天井矿区是鹤庆锰矿储量最大开采最早的矿区,通过对该矿区含锰岩系的60个样品进行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探讨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锰矿的沉积环境关系,确定Mo、U、V、Mn、Zn为该矿区重要成矿元素组合,这对本区地球化学找矿中判别地层与构造的含矿性、推断隐伏矿体寻找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Co/Ni、Sr/Ba、Th/U的分析,认为锰矿层物源主要是陆源,推测沉积环境为陆缘近海环境,并对该区锰的沉积成矿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4.
锰矿,是广西的优势矿产,特别是氧化锰矿名列全国第一位.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锰的用量日益增大,氧化锰矿已面临找矿危机.文章通过总结和实地踏勘,发现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灰岩的喀斯特地貌上有众多的氧化型锰矿床(点),这一赋矿层位,应引起地质工作者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05.
遵义锰矿是我国二叠纪时期一种重要的锰矿类型。南茶锰矿床是近年来在遵义锰矿区发现的又一中型隐伏锰矿床,是遵义锰矿的典型代表。南茶锰矿含锰岩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南茶锰矿成锰期前样品V/(V+Ni)值在0.6与0.65之间或与0.60接近,V/Cr值在0.71~2.05之间,均值为1.34,Ce呈中等程度的负异常,说明该期沉积环境属贫氧环境;成锰期样品V/(V+Ni)值接近0.45,V/Cr值为0.28、1.30,Ce呈轻微的负异常,反映此时属氧化-贫氧的沉积环境;成锰期后样品中,V/(V+Ni)值则介于0.65~0.88,均值为0.76,大部分样品V/Cr值>4.18,Ce呈轻微的正异常,说明成锰期后可能处于缺氧环境;含锰岩系δEu值均显示为弱的正Eu异常(成锰期前、成锰期以及成锰期后Eu/Eu*均值分别为0.88、1、0.85),反应含锰岩系沉积时期受到热水作用的影响较弱;锰碳酸盐岩地层的碳同位素具有一次明显的负偏,至锰矿层达最低(-12.5‰ V-PDB),显示与有机质的降解有关。综上所述,南茶锰矿的形成经历了前期氧化锰沉淀和之后氧化锰沉淀被还原形成碳酸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6.
黔东地区杨立掌锰矿床李家湾锰矿段地质特征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杨立掌锰矿床外围中深部的李家湾锰矿段的地质详查评价工作,并综合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该矿段含矿层位与杨立掌锰矿床一致,都赋存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炭质页岩底部,矿体埋深800~1600 m,矿床平均厚度2.74 m,平均品位19.06%,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由菱锰矿、粘土矿物、泥炭质有机物、碎屑矿物及次生矿物组成,锰矿的产出主要受地层层位、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古构造等综合分析,推测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07.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Co、Ni、Cu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元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东菲律宾海结核由包壳和核部岩屑(或泥团)构成,其Mn、Fe、Co、Ni和Cu含量介于南海结核和大洋结核之间,但该区域结核的微区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基于微区元素分析,探究了东菲律宾海结核的元素赋存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结果表明,东菲律宾海结核总体为水成成因,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结核包壳主要由含δ-MnO2的水成型富铁层(FeO平均为28.7%, MnO平均为21.9%,Mn/Fe值平均为0.93)构成,但边部存在薄层(<100μm)的成岩型富锰层(FeO平均3.41%,MnO平均52.6%,Mn/Fe值平均为17.5),富锰层具有高NiO(2.71%)和CuO(1.45%)含量。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富锰层可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LGM)以来。本研究还发现,结核核部气孔状岩屑中存在成岩成因的富锰矿物,其MnO含量为22.5%~64.7%, FeO含量为0.46%~7.05%,Mn/Fe值为3.96~126。相比包壳中富锰层,核部富锰矿物NiO(1.25%)和CuO(0.5...  相似文献   
508.
随着近年在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磨石沟地区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碳酸岩组黑色岩系中发现了海相沉积锰矿。经初步估算,磨石沟锰矿334资源量为115.9万t,属小型规模矿床。研究区内含锰岩层主要为万宝沟群碳酸岩组的上段白云岩、板岩段(Pt2-3W2b)及下段灰岩段(Pt2-3W2a)的地质体;区内的F4、F24断层构造是形成含锰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并且也是含锰物质热液运移通道;研究区内圈出8处含锰岩系地质体,并且在含锰岩系地质体内共圈出17条锰矿体,主矿体6条;通过物相分析,地表以氧化锰矿为主,深部以碳酸锰为主;通过w(CaO+MgO)/w(SiO2+Al2O3)比值为0.05~0.57,平均0.26,磨石沟地区锰矿属于中铁高磷酸性碳酸锰矿。w(Al)/w(Al+Fe+Mn)、w(SiO2)/w(Al2O3)、F...  相似文献   
509.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 提出黔东及毗邻区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是流体成矿作用, 又有沉积成矿作用。在南华裂谷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黑色岩系有关的锰、重晶石、磷、镍、钼、钒、铀、页岩气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提出区域性的导矿构造是新发现北西向中元古代基底中的铜仁古裂谷。对铜仁古裂谷与近东西向南华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次级地堑盆地等配矿构造的交汇处, 形成含矿流体底辟通道, 控制形成了系列超大型锰矿床、超大型重晶石矿床等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在总结贵州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对成功指导实现锰矿和重晶石找矿突破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10.
【研究目的】锰矿作为一种金属矿产,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黔阳成锰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锰矿基地,其锰矿床类型为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地层中的一套海相碳酸锰矿床,资源储量大,开采历史长,但其成矿模式尚不清楚。【研究方法】本文以锰矿集中分布的湖南靖州地区为例,在野外剖面实测、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o/Zn-(Cu+CO+Ni)图解、Fe-Mn-(Cu+CO+Ni)×10三端元判别图解、(Zr+Ce+Y)×100-(Cu+Ni)×15-(Fe+Mn)/4三角图解以及Al/(Fe+Mn+Al)比值、(Fe+Mn)/Ti比值和Fe/Ti比值等一系列判别指标分析了锰矿中锰元素的来源。利用锰矿石的V/Cr、Th/U、Ce/La以及Ce标志分析了锰矿石沉积时的古环境。【研究结果】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中锰元素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系统,沉积时水体处于贫氧—缺氧环境,前期形成的断裂带为锰元素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结论】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是冰期由地壳深部经众多断裂带上升到海盆中的锰元素,在间冰期与海水中的CO23-相结合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