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Sn、Nb、Ta氟配合物高温水解不可逆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快速淬火高压釜测定了K2SnF6、K2NbOF5、K2TaF7在200-550℃、100MPa条件下的水解特征,并将上述溶液在500℃水解后,置于200-300℃、100MPa下进行不同时间返溶。实验测定表明,不同元素配合物水解强弱及返溶的难易程度均有不同。温度愈低、酸度愈小及时间愈短愈不可逆。不可逆的原因是水解后产物陈化,形成难溶氧化物。作者认为配合物水解血线可用来衡量水解不可逆的程度,配合物水解与返溶实验是正确了解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Chemical coagul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water treatment, in which coagulant is an essential part. Pre-polymerized Al^3+ and Fe^3+ products have been used in practice, continuously sprea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iron-based coagula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tudies due to cumulative biologic toxicity of residual Al in treated water. Polyferric sulfate (PFS) and poly-silicic-ferric sulfate (PSF) are all pre-polymerized polymers of Fe^3+ salts. The hydrolysis proces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Fe^3+ 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xtensively by many chemists and water-treatment specialists. Generally, the coagulation mechanism of conventional or pre-polymerized coagulants was often studied through jar-test, absorption experiment,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or hydrolysis species indirectly. However,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hydrolysis process of PSF in detail and on the study of the coagulation mechanism using its hydrolysis species distribution until now. In this work, PSF was prepared using water glass, ferrous sulfate and sodium chlorate by a co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hydrolysis species distribution was theoretically derived from pH variation during hydrolysis process of PSF compared to that of polyferric sulfate (PFS), and then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y, species size, Zeta potential, spectra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infrared spectra (IR)] and coagulation performances were explored between them. Coagulation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hydrolysis speci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agulation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SF gives different species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ose of PFS, leading to different coagul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two coagulants.  相似文献   
63.
齐素芬 《岩矿测试》2006,25(2):197-198
介绍了应用AFS-2202双道原子荧光计测定砷、锡、铋、汞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4.
已知在无氧条件下天然矿物菱铁矿能成功水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水中溶解氧(O2)的存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溶氧量(DOC)条件下菱铁矿对MC-LR降解的影响。本文通过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菱铁矿对MC-LR的降解实验,发现在有氧条件下(溶氧量1.62~21.87 mg/L), MC-LR的降解速率均比无氧条件(k0=0.030 16 mg·L-1·h-1)高且其降解速率随O2含量增加而依次增加,当O2加入量为1.0 mL(溶氧量21.87 mg/L)时,菱铁矿对MC-LR降解速率最大(0.083 34 mg·L-1·h-1),为无氧条件下的2.76倍。通过外加腐殖酸(humic acid, HA)和自由基进行捕获实验,发现FeCO3能直接活化O2产生超氧自由基(·O~-2),以实现对MC-LR的氧化,但外加HA抑...  相似文献   
65.
火山物质和长石碱性溶蚀形成的绿泥石、浊沸石、钠长石、伊利石等碱性自生矿物,是砂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碱性溶蚀本身却常被忽略。通过对碱性溶蚀机理、控制因素及成岩特征的分析,发现砂岩中发育石英颗粒碱性溶蚀、火山物质水解溶蚀、蒙脱石伊利石化导致的钾长石溶蚀、高岭石伊利石化导致的钾长石溶蚀和斜长石钠长石化5种碱性溶蚀作用,它们常与酸性溶蚀先后叠加发生,不易直接确定碱性溶蚀的类型和规模,常被忽略或误判为酸性溶蚀。依据碱性溶蚀与其伴生胶结物的成因关系,分析了部分含油气储层的碱性溶蚀类型及溶蚀规模,我国含油气盆地碱性溶蚀十分普遍,前4种碱性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分别可达2%~7%, 5%~10%, 1.32%, 1.63%。   相似文献   
66.
牡蛎水解条件的实验研究周慈由黄东胜(厦门大学海洋学系,361005)牡蛎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海产品,其软体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它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营养品,由于其含有众多生理活性物,提取物中的水溶性成分可以提高人们机体的免疫...  相似文献   
67.
采用多参数测定仪在线检测KH550硅烷水解液的电导率和pH值,对影响水解体系的溶剂类型、硅烷偶联剂与溶剂配比、水解溶液pH值及水解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硅烷水解前后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50适合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水解,水解后的硅烷膜中检测到Si-OH的特征峰。确定较佳水解工艺条件:KH550、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6,水解液的pH值为4,水解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纸质档案材料主要成份纸张纤维素的水解等氧化条件因素及其对档案纸张的危害分析,提出加强档案保护,防止档案纸张损坏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前衡量古海洋生产力的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将溴元素作为研究古海洋生产力的新指标,建立了海相碳酸盐岩的分解方法以及其中溴元素的测定方法,即热水解-分光光度法。采用热水解方法对海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分解,吸收液充分吸收其释放出的溴,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溴元素的含量。试验确定了热水解的最佳条件和分光光度检测的最佳波长,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5%~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1.2%~3.6%(n=10)。本方法的样品分解时间较短,能很好地实现溴与基体组分分离,且所需仪器均为比较常见的仪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批量分解和元素测定。  相似文献   
70.
诱导碳酸钙沉积的土体固化是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新兴起的新型环保地基处理技术, 该技术利用产脲酶菌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即MICP技术)或基于脲酶的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即EICP技术),将松散的土体颗粒胶结成为整体,达到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目的。与MICP技术相比,EICP技术不存在生物安全风险,无需考虑是否有氧,且可适用于更小粒径土体的处理,因此具备广阔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文章从脲酶类型与来源、EICP固化土体处理方法及EICP固化土体强度增长等方面,对近20年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土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