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2篇
  免费   1348篇
  国内免费   1958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87篇
地质学   6809篇
海洋学   613篇
天文学   335篇
综合类   467篇
自然地理   896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1.
华南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具有一定规律。其中,不同产状、多种(成因)类型白云岩组成的复合体,是多种地质作用叠加的产物。成岩晚期的白云岩孔隙发育,可成为良好的储矿场所。  相似文献   
612.
金属成矿省的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年代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裴荣富  吴良士 《矿床地质》1993,12(3):285-286
为了更快地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金属成矿学研究方面,“金属成矿省的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年代学研究”应是本世纪末一下世纪初国际重大地学基础研究的问题之一。大家都知道,自本世纪20年代初,由J E Spurr提出金属成矿省(Metallogenetic Province)概念以来,半个多世纪已有了很大发展,即从过去仅以一定成矿特征标定一个成矿区域做为成矿省的固定论看法,发展为从地质历史推移探讨成矿作用“时”、“空”域演化作为成矿省的活动论概念。  相似文献   
613.
该文简述1991年5月加拿大地质协会等单位联合召开“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省和斯拉夫省构造演化”讨论会的情况,介绍了两个省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14.
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岭 《甘肃地质》1993,2(1):72-79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对构造复杂、成矿发育而著称的西秦岭南亚带,运用浅部与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层次性、时序性的递进研究,地质事实表明:西秦岭南亚带在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背景发展的基础上,受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制约影响,曾经历了拉张裂陷沉积、碰撞挤压隆起与造山后的不平衡抬升和拉张断块运动,直至后来的浅层逆冲推覆,鲜明的表现了西秦岭南亚带、开与合的历史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615.
本文以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探讨了炯隆寺-阿吉森多岩体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为印支晚期形成的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于岛弧深成侵入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616.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617.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沉积建造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资料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运用沉积建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北早古生代的沉积建造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了阐述。根据岩石的共生组合关系划分出八种沉积建造类型,二大类沉积建造系列;在台地的内部和边缘可以识别出二种不同类型的地层格架和几何形态;华北早古生代的演化历史可划分出4个发展阶段,它不仅概括了研究区的沉积历史和构造历史,而且在理论上指导了有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18.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中,由于沉积相(台地浅难相和深水斜坡-盆地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多样性。作者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研究,对该地区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等九种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619.
孕震前兆场图象演化的整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20.
肖丽芳  林晓丹  任东 《地质学报》2022,96(5):1654-1679
昆虫植食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地史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昆虫植食行为的起源与演化是探究古环境重建及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切入点,其结果将更好地揭示现生昆虫取食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本文梳理了昆虫植食的研究历史;阐述了植物化石上的生物损伤与非生物损伤的主要区别;介绍了昆虫植食研究的化石证据以及功能性取食组 损伤类型研究体系(Functional feeding group damage type, FFG DT)。昆虫植食多样性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分为8个阶段:① 志留纪—泥盆纪(444~359 Ma)为昆虫植食的起源时期;② 石炭纪(359~299 Ma)为昆虫植食的扩张时期;③ 二叠纪(299~252 Ma)为昆虫植食的稳定时期;④ 三叠纪(252~201 Ma)晚期,昆虫植食再次多样化;⑤ 侏罗纪(201~145 Ma)昆虫植食程度进一步加强;⑥ 白垩纪(145~66 Ma)裸子植物逐渐为被子植物所替代,昆虫植食大幅度增加;白垩纪末期,昆虫植食水平下降;⑦ 古近纪(66~23 Ma)昆虫植食水平提高;⑧ 新近纪(23~26 Ma)昆虫植食与现代基本相似。影响昆虫植食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环境、昆虫和植被多样性、昆虫口器类型、植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等。目前,统一昆虫植食研究体系和方法、填补各历史阶段的缺失信息等问题在昆虫植食研究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