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基于1981-2015年中国逐日降水量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以天气过程为单元建立了中国95°E以东地区及其6个子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个例谱,进一步使用小波功率谱、9点二项式平滑及离差平方和聚类等方法剖析了中国95°E以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95°E以东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年总次数接近30次;其中,江淮流域是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最多的子区,平均为19次/a;其次为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平均为10.5和5.8次/a;东北地区、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平均仅为1-3次/a。(2)中国95°E以东及各子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的年及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波动特征,各子区中江淮流域与中国95°E以东地区的年及年代际波动变化最为一致;华南与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与华北的波动变化互为显著的正相关。中国95°E以东及各子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总次数都表现出2-4 a的周期变化,此外,江淮流域、华南和西北地区东部还表现出6-10 a的周期变化,华北表现出13-17 a的周期变化。(3)中国95°E以东区域性暴雨过程总体呈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的分布特征,其中以7月出现次数最多。各子区中,江淮流域和西南地区东部区域性暴雨过程以6、7月最多,华南以5、6月最多;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集中出现在7、8月。(4)中国95°E以东地区的极端区域性暴雨过程可划分为7种分布类型。第Ⅰ-Ⅳ型强降雨区从江南南部和华南呈阶梯状逐步北抬至黄淮和四川盆地东部一带,第Ⅴ-Ⅶ型除在东南沿海均有强降雨区外,第Ⅴ型在华南东部至江淮、第Ⅵ型在黄淮北部至东北地区中南部、第Ⅶ型在黄淮西部和华北中南部还分布有强降雨区。   相似文献   
172.
水源涵养林对保障城市用水质量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水源保护区的火险评估模型较少,且相关驱动因素分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从地形、植被、气象和人为因素4个维度出发,构建水源保护区的火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定权构建火险预警模型。以深圳市铁岗-石岩水源保护为例,对该区域2015年4月、8月、10月、12月份的火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研究区火险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水源保护区火险发生驱动因素。得出结论:①火险指数分布时空差异明显,呈现季节性变化和区域性变化。②水源保护区火险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离构筑物(发电站、高压电塔)距离、离道路距离、地表覆盖类型这3个因子。  相似文献   
173.
获取准确的云高及其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天气系统的演变以及改进气候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设备观测云高的不确定性,将锋区要素不连续变化理论引入云高分析中,将云底部、云顶部大气的交界过渡带区域视为云锋区,研究探空、毫米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等不同类型设备观测要素在云锋区及云外环境大气的变化特征。对流云和层状云个例研究表明:在云锋区,温湿度及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的一阶、二阶导数均呈不连续现象(即一阶、二阶导数值在云内外和云锋区表现为不相等),风廓线雷达信噪比垂直梯度也出现突变,因此不同设备观测云高具有较好空间一致性,并得到云底和云顶高度的合理范围和相应判据;相对于层状云,对流云内外温度梯度差异以及云体内反射率因子二阶导数的脉动变化幅度均偏大,因此可作为区分二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4.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即利用水力坡度定量的判断流贯通发生与否;当水力坡度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认为含水层出现流贯通;进而研究抽、灌量对流贯通的影响,发现抽、灌量越大,则出现流贯通时间越短;而大量的抽、灌量更容易发生流贯通,进而会引起热贯通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可降低抽、灌水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高抽、灌井的间距,并可在抽、灌井运行一个周期后调整抽灌井位置,以减少热贯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5.
根据大连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特点,对大连地区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以及利用CORS系统进行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对测绘成果进行了检验,证明采用CORS系统能够提高水源保护工作效率,并保证相关成果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6.
秦乃岗 《华南地震》2001,21(4):27-32
用强震概率增大时段判定法M8方法判断近年来广东省及邻区几个主要震区(粤闽赣地区、粤桂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期地震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7年5月福建永安5.2级地震,1999年5月海南5.1级地震,震前约1年半,地震所在区域均出现了强震概率增大时段.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计算结果未发现强震概率增大时段.  相似文献   
177.
引江济淮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一项基础工程,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指出淮北的农业生产发展、沿淮工业布局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工程建设的密切关系。还提出水量、水质并重,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对这几方面深入研究论证,是做好前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8.
张兴国 《吉林地质》1992,11(2):71-78
本文阐述了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研究中的作用和饮马河流域水文地质概况。运用稳定同位素D和~(18)O千分偏差值分析了地下水成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H、~(14)C和地下水动力学等方法计算了地下水年龄。通过分析和讨论,对地下水成因和地下水循环周期有了新认识。因此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地下水,对选择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9.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以“河流—含水层系统”的形式赋存。 所谓河流—含水层系统是指那些河水与地下水有直接水力联系,同时两者间水量交换频繁的陆地水流域。在此“系统”之内,无论是天然条件,还是人为因素的干扰,河水、地下水的动态平衡状况都会产生十分强烈的相互影响。黑河流域的开发史证实,由于水资源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水文效应,常可波及很大的范围并诱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 然而,随着工农业发展,这个水土资源尚未充分开发的区域,扩大其水资源开发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0.
在第四系松散砂砾层中施工水源井,钻探施工方法与钻孔出水量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矛盾。如果在松散砂砾层中采用清水钻进,则很难成井,泥浆护壁又将影响含水层的出水量。因此,在第四系松散砂砾层中施工水源井是比较困难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管外插管洗井这一新的工艺技术,使上述矛盾得到了彻底解决。此工艺不但保证了水井的施工质量,而且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