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3篇
  免费   980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4366篇
海洋学   318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44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提出了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基注浆+桩支撑”系统的复合地基,并运用于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分析比较了路堤在加桩和不加桩情况下的沉降大小、不均匀沉降以及土体中的应力水平;特别是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分析与实测资料的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深层搅拌桩施工时,固化剂的注入与叶片的搅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周围土体,改变桩周土体中的应力状态,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在高灵敏性的日本有明黏土中搅拌桩施工时对周围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周围土体中产生了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其量值较土体的初始上覆压力还要大,使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为零,处于张拉状态,但是该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初始阶段消散得非常快。为分析施工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将搅拌桩施工时和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采用受剪的孔穴扩张过程来模拟,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搅拌桩施工时周围土体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同时考虑了固化剂注入时的膨胀压力与旋转叶片在搅拌时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超静孔隙水压力由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剪切力、注浆压力和孔隙压力系数所确定。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实测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3.
超长桩承载力的灰色优化-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林柱  王铁成  杨芳 《岩土力学》2006,27(3):423-427
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根据灰色理论,建立超长桩承载力的非等步长灰色微分方程,得到了微分方程的精确解。基于优化理论,建立误差目标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直接求得微分方程的系统参数,得到灰色优化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划分n个状态,应用Markov原理,通过计算状态的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灰色优化-马尔柯夫预测模型。使用该模型预测超长桩的承载力,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与GM(1,1)模型、灰色优化模型相比,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为超长桩承载力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效果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主要介绍一根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验成果,包含自平衡静载试验以及钻孔取芯试验。结果表明,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水泥浆液上返高度在该类地质条件下约达15 m左右,但水泥浆液在地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强度,且分布不均。桩周土层标贯试验表明,贯入击数与压浆前相比,普遍提高。自平衡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压浆后承载力增加50 %。因此桩端后压浆对提高桩承载力和改善荷载传递性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金波  张少钦  雷呈凤  邹群 《岩土力学》2006,27(8):1322-1326
根据控沉疏桩理论,探讨了带帽PTC型刚性桩在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应性。为了掌握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承载能力、荷载传递、桩侧土压力、桩侧摩阻力、桩土荷载分担比及桩-土应力比等力学性状,并进行了带帽和无帽单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能为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合理的试验依据,并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96.
横向载荷作用下刚性桩变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壮  丁桦  金青  李术才 《岩土力学》2006,27(7):1092-1096
目前对横向受载刚性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承载力方面,对变化规律研究很少。为此提出了利用刚性桩上两点位移求桩上任意一点位移、桩回转中心位置及转角的方法。通过对粉质黏土中的刚性桩进行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发现,回转中心位置随位移和载荷的增大,先是急剧下降,然后变缓,最后基本趋于稳定,而且桩埋置参数与土力学参数对回转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影响很小;而桩的转角随位移增大近似线性变化。比较发现,由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回转中心极限位置与由极限地基反力法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标贯击数估算静压桩的沉桩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最易获得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估算静力压入桩的沉桩阻力,提出了经验公式。对桩端阻力、桩侧阻力在土层中的变化等计算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编制了计算结果可视化的程序。2个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用标贯锤击数估算静压桩沉桩阻力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出的压桩力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可以方便的用于判断沉桩可能性、估算承载力、选择沉桩设备等。  相似文献   
998.
碎石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杰  赵明华 《岩土力学》2006,27(10):1678-1684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利用复合地基中碎石桩与桩周土的竖向位移相等、侧向变形协调与连续的条件,通过弹塑性理论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探讨了权系数b的取值方法;讨论了b的大小对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的影响,并推出了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荷载、碎石桩所分担的荷载及加固区压缩量与桩周土的塑性区半径的关系的系列解析算式;提出了对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该实行承载力和沉降双重控制的设计思想。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模型试验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程泽海  陈云敏  夏建中 《岩土力学》2006,27(9):1571-1574
研究单桩在不同维持加载时间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揭示了不同载荷比条件下桩侧和桩端下土体中的初始超静孔压分布,分别讨论了土的固结与蠕变特性对单桩沉降的影响。分析表明,土体的固结对单桩的维持载荷试验的影响很小,桩身上的荷载主要以剪应力的形式传递到周围土体中。土体的蠕变对单桩沉降的影响与土的超固结比或沉积时间有关,桩顶沉降中的蠕变部分随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00.
用双曲线法预测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笑娟  朱向荣 《岩土力学》2006,27(9):1596-1600
双曲线法能够比较好地预测P-s曲线为缓变型的桩基的极限承载力。根据7根挤扩支盘桩的实测P-s曲线,用双曲线法预测了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极限加载范围内,双曲线法同样适用于挤扩支盘桩,拟合双曲线与实测的曲线比较吻合,预测的结果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