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061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本文利用常规的天气学原理分析了“94·6”广西大暴雨过程,指出了低涡、西南风急流以及水汽通量轴与暴雨的配置关系和前期征兆,揭示了它的环流背景和各个场的配置所构成这次大范围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天气图、地面自记记录和能量分析,对发生在1984年8月9日的开封全区性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示出受登陆台风影响产生强降水的环流条件、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4.
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1980-1986年5-9月的850hPa逐日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水汽输送的平均结构和低频结构。研究指出,从季节平均结构来看,亚洲季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频活动结构看,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存在着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5.
各种大气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瞬时法,平均法和逐层平均法3种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案,发现它们的输送方向大致相同,输送量差异显著。瞬时法最准确;逐层平均法次之,但误差的年际波动较大,平均法虽然简单然而误差大。  相似文献   
136.
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1)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2)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137.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89,9(2):184-195
本文以Sellers(1969)模式为基础,加入水汽——温室效应的正反馈机制,计算地球上纬向年平均温度的稳定分布和进行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与Sellers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后发现,加入水汽温室效应以后,全球平均温度提高了2.1℃。此外还分别考虑了太阳常数,反照率、大气减弱系数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结果指出:如果太阳辐射减少了1%,则相应的各纬圈年平均温度会减少1~2℃。当太阳常数减少到3%时才会触发极冰——反射率——温度的正反馈机制,而导致新的冰川期的形成,同时还发现加入水汽——温室效应正反馈机制以后,会使极冰——反射率——温室的正反馈机制有所收敛,并且可预测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38.
1982—83年厄尼诺年夏季大气涡旋活动及其物理量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庚康  李俊 《热带气象》1989,5(3):253-261
  相似文献   
139.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量测,加上室内地形图上的量测和分析,论证和推出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最大的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m以上,最深达5382m;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大峡谷长度达496.3km,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核心段峡谷长度也在270km,V形多曲折的峡谷谷底宽在80~200m之间。无论从深度上和长度上,都要远远超出世界著名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和中国金沙江虎跳峡谷。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峡谷。通过对大峡谷的考察探险,无论在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上,都已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如大峡谷作为高原主要水汽通道的发现和论证;峡谷形成的构造解释;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它们的特殊性和开发论证等。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通过比较太阳直射表和太阳光度计探测的大气柱气溶胶光学厚度,分析了从太阳直射表探测的全波段太阳直射光强信息确定大气柱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误差,并应用北京观象台的太阳直射表观测资料,反演得到了 1990—1993年北京大气柱气溶胶光学厚度,分析了该光学厚度月与年变化规律以及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北京大气气溶胶含量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关于有效水汽含量的一个经验关系式,用于确定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