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7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6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3篇 |
大气科学 | 1886篇 |
地球物理 | 166篇 |
地质学 | 218篇 |
海洋学 | 104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21.
122.
123.
2004年9月—2006年10月,选择华北地区的4个观测站开展了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可见光辐射VIS、总辐射Q等)、气象参数等的综合测量,得到了PAR、VIS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AR/Q、VIS/Q、PAR/VIS相对稳定,有明显的日、逐日和季节变化,并受到水汽、散射因子、云等因素的影响。2004—2006年禹城、栾城、香河、兴隆地区VIS/Q,PAR/Q和PAR/VIS的平均值分别为0.39,1.95 mol/MJ和4.97 mol/MJ;0.39,1.94 mol/MJ和4.95 mol/MJ;0.43,2.16 mol/MJ和4.97 mol/MJ;0.42,2.03 mol/MJ和4.89 mol/MJ。建立了计算华北地区实际天气PAR、VIS小时累计值的经验公式及PAR与VIS转换关系式,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都比较好。考虑水汽和散射因子时,PAR、VIS计算值与观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3.0%、12.4%。由于某些站点可能缺少直接或散射辐射,也可以只考虑水汽因子,此时,PAR、VIS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3.2%、12.8%。对于PAR、VIS的传输和计算来说,水汽因子的作用最为重要;散射因子的作用虽弱于水汽因子,但也不应该忽视。 相似文献
124.
应用WRF V3.5中尺度模式,对陕西省2013年7月12~13日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设计了降低地形和减少水汽含量2个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地形和水汽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反映出了主要雨带的形状,但模拟的降水量存在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初始场不能合理反映大气实况;(2)嵌套区域d02的地形高度降低至原始高度的1/3后,107°E~109°E范围的散度垂直剖面呈辐合—辐散的双重结构,暴雨区上空中低层假相当位温梯度变大,垂直上升运动增强,进而改变了降水的强度和范围;(3)将初始场中暴雨区南面的水汽含量减少20%后,水汽通量散度极值中心值减少1/3,进而导致模拟区域的雨量减少了58%,表明偏南水汽的输送对本次暴雨雨量有显著增幅作用,暴雨过程中水汽聚集程度是判断暴雨过程雨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5.
荆泉水源地是滕州市城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地,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源地及其上游补给区人类活动的增多,其地下水质有逐渐变差的趋势,查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防污性能,对开展水源地地下水环境保护、保障滕州市城区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充分分析水源地及其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滕县东部丘陵谷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COP法对荆泉水源地进行了防污性能评价并进行了防污性能分区,为水源地地下水的保护和动态监测提供依据。地下水防污性能高的区域位于水文地质单元北部岩浆岩变质岩山区,防污性能中等地区主要分布于水文地质单元的南部山区冲洪积平原,防污性能低区位于水文地质单元的东南部碳酸盐岩山区及其山麓一带。 相似文献
126.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ra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Pa和850 h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127.
采用ERA Interim 再分析资料和160 站逐月站点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西北东部3 个分区的水汽输送的区域气候特征、与降水EOF气候模态相对应的整层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降水偏多(少)年的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经向水汽输送的大值区处于900 hPa~800 hPa 高度上;纬向水汽输送大值位于700 hPa~500 hPa 高度上。对西北东部降水做EOF 分析,第一模态为全区一致型,与降水相对应的西风影响区主要盛行西风水汽输送,季风边缘区的南部盛行西南风水汽输送;第二模态为东南-西北型,东风、东北风水汽输送流入西北东部地区;第三模态为东北-西南型,西风和西北风水汽输送将水汽带到西风影响区内。 相似文献
128.
中国邻海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长年代、高质量海洋气象观测资料,选用适合研究海域的计算参数,按2°×2°网格计算了中国邻海(黄、渤、东、南海及140°E以西西北太平洋)辐射平衡和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讨论了它们的年、月分布和时空变化,并以海面热量净收支为主要指标进行了海洋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129.
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1980-1986年5-9月的850hPa逐日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水汽输送的平均结构和低频结构。研究指出,从季节平均结构来看,亚洲季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频活动结构看,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存在着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