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流变场分配(flow field partitioning)现象在自然界高应变岩石中十分常见。传统的基于固体连续变形机制理论的变形分析中,流变场分配问题往往被忽略,致使应变带中流变场如何分配一直都缺乏深入认识。Eshelby阐述了嵌入均匀介质中的椭球体内流变场的数学方法,为探讨流变场的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固体连续变形机制入手,重点介绍基于Eshelby理论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思路和方法,探讨流变场分配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嵌入基质中的椭球体内分布的流变场主要取决于椭球体与基质间的相对流变强度,椭球体的相对流变强度越低,其变形越接近于简单剪切,且有限应变积累越快。模拟还揭示,不同流变强度的椭球体内模拟拉伸线理和面理产状的总体格局反映基质流变场特征。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在流变场分配现象显著的区域,局部小尺度上应变、涡度测量分析结果无法直接揭示区域流变场运动学边界条件,对这些区域的构造变形分析必须是多尺度的;(2)基于Eshelby理论的以实质变形组构为约束的多尺度数值模拟分析,能更为合理地揭示高应变岩石中流变场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2.
本文通过对本单位建队以来所采用的奖金分配方式的情况介绍,简单剖析了工资奖金分配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并提出现阶段奖金分配拟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3.
长江中下游地区7500—5000aB.P.气候变化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孢粉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古植被类型,而各植被类型只能在一定的气候指标范围内生长。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利用现代植被生长的基本气候指标和有关气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7500—5000aB.P.的孢粉资料进行处理、转化,从而得出这一阶段每500年一个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7500—5000aB.P.时间内,年平均温度偏暖于今日-0.1—1.5℃,最高温出现在6500—6000aB.P.,气温高于现在1.5℃。  相似文献   
174.
崔迪  杨冰  郭华明  连国玺  孙娟 《地学前缘》2022,29(3):217-226
地浸铀矿山退役后,含水层中残留的含铀浸出液随着地下水的运动向下游迁移扩散,存在对周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本文设计了若干组批实验和柱实验,研究铀在北方某地浸铀矿山砂岩含水介质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对铀的吸附在12 h以内达到平衡,铀初始浓度越高,砂岩的铀吸附容量越大;砂岩对铀的吸附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溶液pH值和共存 HCO 3 -浓度会对铀的吸附作用产生强烈的影响:pH值在7左右时,铀的吸附量最高; HCO 3 -浓度越高,铀的吸附量越低。这些影响是通过改变溶液中铀的络合形态和砂岩矿物表面的电荷性质实现的。柱实验表明,pH值、铀浓度、流速和 HCO 3 -浓度是影响铀在饱和砂岩含水介质中迁移的重要因素。pH值≤7时,pH值越高,砂岩柱越不易被铀穿透;而铀浓度、流速、 HCO 3 -浓度越高,砂岩柱越易被铀穿透。两点非平衡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铀在砂岩柱中的迁移过程。批实验获得的分配系数是柱实验的1.16.6倍。通过对比实验条件、含水层特性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确定分配系数为48.1 mL/g时,较适合描述研究区内砂岩含水层中的铀迁移。上述认识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铀的反应运移过程和天然自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张舟 《岩石学报》2023,(1):83-92
地幔硫化物是地球亲硫、亲铁元素的重要载体,与硅酸盐矿物有很大的物理性质上差别,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认识地幔物质组成及其不均一性的重要内容。此外,早期地球、火星、水星和月球幔部来源的硫化物对认识行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幔硫化物的存在条件、赋存方式以及元素分配系数受到硫化物和硅酸盐体系的化学平衡控制;硫化物在流体介质和固体介质中的迁移可以分别用斯托克斯方程和表面张力模型进行解释。基于目前的天然样品和实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地幔硫化物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作展望:高温高压实验制约分配系数适用的元素含量远高于天然样品,导致亨利定律并不一定适用,要求开展元素含量更低的实验并进行测试;现有的线性或自然对数的经验方程不能准确描述硫化物-硅酸盐体系,机器学习可能揭示其错综复杂的热力学关系;硫化物熔体在深部地幔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分布尚不清楚,对极端条件下的静水压力实验提出了需求。  相似文献   
176.
向龙 《水文》2023,43(2):18-23
以洋溪河-双河区域为研究对象,按逐月用水特征提出研究区分区需水预测成果,以保障河流生态需水为前提,基于“三条红线”相关指标要求,侧重节水减排、总量控制和综合水效最优构建多区域多目标跨区水量优化分配模型,确定研究区水资源四级区以下的水量分配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的分区河网水量优化分配方案能够有效保障总量红线和生态需水的约束,平衡各子区的配水需求;洋溪河-双河区域平水年(50%)、枯水年(75%)地表可供水量能总体满足近(2025年)、远(2030年)期水平年需水要求,但特枯水年(95%)近远期水平年均存在一定缺水,需从周边河道补充水量;月尺度分析显示,方案充分考虑了月尺度下各子区经济需水及河流生态需水,能较好反映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对保障区域整体供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为解决目前交通分配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Wardrop用户平衡原理,利用起讫点(OD,Origin Destination)估计方法和Beckman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了一种交通分配不确定性计算方法.该方法分别以不同置信水平下的OD估计结果的上下限为输入量,然后利用Frank-Wolf算法求解交通分配模型,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路段流量区间,以此量化交通分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以南京市区域路网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并采用宽度流量比R和无效覆盖率(Kickoff Percentage,KP)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路段流量的置信区间,量化交通分配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8.
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果。研究认为,国际碳市场拍卖机制设计较为完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起到了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拍卖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从拍卖机制的要素设计、平台建设、所得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拍卖机制设计提出建议,为全国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杨建业 《地球科学》2021,46(7):2341-2350
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乃至宇宙化学领域中,有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著名的偶数规则(即Oddo-Harkins规律),该规律认为,元素在太阳系分布中,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通常会比相邻的两个奇数元素丰度值高.通过研究发现,化学元素在宇宙不同自然体系中分布与分配,至少对非亲气元素而言,在统计上还呈周期性变化,而这种周期性变化恰好和元素周期律吻合.而偶数规则也和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存在着某种深刻的联系,实际上是同一地球化学现象不同侧面的反映.以地球和金星等自然体系的化学元素质量丰度的比值为例,说明任意两个自然体系,其形成与演化的历程、机制、程度、条件以及物质的来源和化学构成愈是接近,二者之间的元素比值的变化波形就愈符合元素周期律.定量地确定元素在自然体系中分布/分配曲线对元素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吻合程度.元素在自然体系分布上的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发现及其量化描述的实现,为更科学地、精确地计算、校验和获取自然体系中化学元素的一些基础数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0.
为探讨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采集了渤海湾和莱州湾共72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同步萃取金属(SEM)、有机碳(TOC)等参数,应用平衡分配模型(EqP Model)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研究显示,有8个站点超过了EqP Model的毒性阈值,显示潜在生物毒性,而61%的站点应无生物毒性。本研究同时测定了沉积物的总含量,应用几种常用的沉积物质量基准进行了评价虽然有部分站点的Cu、Ni、Cr超过了基准值,但与渤海的背景值比较,这些基准值可能并不适用于评价渤海沉积物。研究显示,EqP Model可以更有效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毒性,尤其针对我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物,TOC和AVS含量偏低而重金属生物毒性偏高的情况可能普遍存在,更应积极考虑应用EqP Model进行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