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艳欣  桑燕芳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33-1544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其水文气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演化。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水文气候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水汽通量资料,对13种不同源降水数据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质量较好的IGSNRR数据集识别了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较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不足50%;随着逐渐向高原腹地推进,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逐渐增大,雨季逐渐缩短且推迟,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逐渐增大。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汽运移方向保持一致,即主要是由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基于此,识别出西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35°N以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约30°N以南,而高原中部(30°N~35°N)降水受到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水文气候过程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2.
应急服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的某些区位中提前布置,才能保证需求发生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需求位置,提供应急服务。布置区位时,需要根据时变交通条件的变化,适当考虑时空的合理分布,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较为公平的服务覆盖。传统最大区位覆盖模型较少考虑服务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时变交通和复杂大规模路网条件下,缺乏对公平量度的显式建模。基于目前区域覆盖优化模型的最近进展,扩展了传统最大区位覆盖模型,建立面向公平分配的时变应急服务覆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启发式高效求解方法。利用武汉市数据进行实验验证,证实模型求解得到的区位配置解较之传统模型,不仅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应急服务覆盖,也考虑到了时变交通条件,改善了应急资源在时空上的均衡配置水平,整体上提高了应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3.
公平导向的学校分配空间优化——以北京石景山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特奇  廖聪  胡科  张文新  刘正兵 《地理学报》2017,72(8):1476-1485
空间优化正从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成为学科分支,但公平导向的公共服务空间分配优化研究还较薄弱。学区配置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多校划片”的随机入学方式,以各居住小区所获得的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来定义入学指标空间分配的公平程度,构建了以该方差最小化为目标、包含最大上学距离约束的二次规划模型,探求各小区对所获得指标进行随机抽签的情景下,各校入学指标在各小区的公平最大化分配,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现状的前提下,与“就近入学”相比,公平最大化的“多校划片”能以有限的上学距离代价,显著降低教育分配的空间差异。在最大上学距离为5 km的约束下,各小区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降幅高达99%,教育质量期望值有所提升的小区或学生比例高达约2/3;付出的上学距离代价较显著但可接受,平均上学距离增加到3.99倍,达到3.20 km,仍低于案例区实际平均上学距离。当模型的最大上学距离参数从5 km逐步增至8 km时,教育公平的改善呈指数增长,平均上学距离呈算数增长;当距离为7 km时,各小区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趋近于0,可基本实现上学机会的空间均等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优化结果对入学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4.
为深入挖掘居民不同类型活动的出行需求,进而制定更加精细化的交通政策,从活动分析法的视角出发,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西宁城市居民家内外活动时间分配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作日,居民的通勤出行仍然是城市交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休息日,工作和通勤时间长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家内进行维持活动;而休息日不工作的居民更容易产生进行家外维持活动的出行需求。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对于家内外时间分配具有差异化特征。单位大院职住接近的特征对于减少居民通勤出行时间仍然具有积极作用,但维持性活动时间分配与其他类型社区居民已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5.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其滨海滩涂以及周边人工湿地是濒危鸟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的重要越冬地。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的两个冬季,分别在崇明东滩湿地记录了122只和116只鹤。在大部分调查期内,白头鹤都在海堤内部的农田(昼间觅食场地)和外面的潮间带滩涂(夜间栖息地)之间采取"离开—觅食—返回—休息"的越冬行为模式。调查发现白头鹤清晨飞到农田,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间觅食。在傍晚之前,白头鹤返回到海堤外的潮间带滩涂。在调查期间,在芦苇、互花米草群落和养殖鱼塘区域内未调查到白头鹤。在收获后未翻耕的稻田中的谷物是白头鹤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当农田开展作业活动时白头鹤主要在滩涂觅食。崇明东滩湿地东北潮间带滩涂已被外来植物控制,保护区也有计划开展互花米草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作,我们建议在栖息地优化区域开展鹤类食源地营造,以满足鹤类取食;同时,建议冬季农田保留不翻耕农田的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  相似文献   
166.
冬小玫能量平衡及蒸散分配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莫兴国  刘苏峡 《地理学报》1997,52(6):536-542
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辐射收支,热量平衡以及蒸散在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分配特征。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运用信息熵理论建立土壤剖面雨水分配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0.
铅锌在花岗质硅酸盐熔体和共存含水流体间分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省临  曾骥良 《岩石学报》1990,6(2):12-19,T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