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8篇 |
免费 | 901篇 |
国内免费 | 7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篇 |
大气科学 | 40篇 |
地球物理 | 641篇 |
地质学 | 3621篇 |
海洋学 | 69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12篇 |
自然地理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勘查的最新发展。它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4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30(6)
海底油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信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海底浅表层声学探测所获取的声学微地貌与剖面反射特征是油气渗漏研究的主要证据。对海底油气渗漏的形成环境、浅表层声学技术在渗漏探测中的发展与现状、渗漏产生的地貌形态与浅地层反射剖面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讨论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不同海区声学探测方法、参数选择以及渗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应综合多种资料进行渗漏异常分析,并发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5.
针对极区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长期稳定获取极区水文和气象数据的工作需求,进行了浮标系统的低功耗方案设计。该方案基于超低功耗51系列微处理器,根据最低功耗工作模式与最短工作时间原则,采用高效的电源管理机制对浮标系统各个部分的能量消耗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并应用了Argos卫星通讯模块ARGOS-3 PMT-RFM的BPSK调制低速数据传输模式,可有效降低浮标系统的整体能耗。该浮标在北极冰站上长达1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所采用的低功耗能量管理方案实现了浮标系统长期连续观测的需求。该浮标的成功试验和推广应用有助于极地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分析海冰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6.
海底边界层是溶质和悬浮颗粒物在海床与水体间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沉积物质的主要成岩作用区,对海洋、湖泊有着重要的生物、化学、地质学意义。底栖溶解氧消耗速率是评估早期碳矿化作用的重要指示剂,也是研究元素循环周转的重要指标。溶解氧通量原位监测技术是获取底栖溶解氧消耗速率、了解化学物质输运机制,进而研究底栖生态系统、环境污染影响、生物地球化学进程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溶解氧观测方法在效率和准确度上的局限性,介绍了目前底边界层原位氧通量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包括底栖培养室、微电极剖面、涡动相关技术和平面光极系统在内的观测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不足与局限,提出了今后需要关注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7.
泥河湾盆地东部的洞沟剖面出露一套以湖相为主的地层,其顶部覆盖了末次间冰期古土壤与末次冰期黄土。测量了该剖面的光谱光度和磁化率,结果显示,亮度(L*)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色度a*、色度b*相反,即低亮度值对应高色度值。砂层的亮度值相对低,而质量磁化率高。亮度记录可以与洛川黄土剖面的磁化率记录对比,即亮度低值段可与磁化率高值段对比,这可能源于两者都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对比后获得了30个时间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沟剖面测量参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各参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主要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这显示泥河湾古湖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48.
49.
对于贝加尔湖-石卷地学断面(BAMSIP)的西段俄罗斯贝加尔湖-中国满洲里断面城内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剖面波类型和基本特征等研究发现:(1)断面域中贝加尔裂谷带地震波速度结构存在异常地幔带;结晶地壳物质成分基性程度较高;基底顶面和Moho界面未观察到明显的镜象关系;(2)西伯利亚南部的复杂相故基底由古生代和前寒武纪岩层所组构;区域构造由古褶皱系、中生代沉积盆地、裂谷带构成。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