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8篇 |
免费 | 962篇 |
国内免费 | 13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7篇 |
大气科学 | 134篇 |
地球物理 | 1314篇 |
地质学 | 3552篇 |
海洋学 | 270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95篇 |
自然地理 | 5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60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250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422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378篇 |
2011年 | 323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83篇 |
2008年 | 369篇 |
2007年 | 322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09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205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76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57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158篇 |
1990年 | 155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Chemical forms of phosphoru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Daya Bay,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Xiamen Bay are measured with extraction solutions of MgCl2, NaOH, and HCl. Their availabilities to Chlorella sp. and Isochrysis galbana are estimated by using sediments as the sole source of P in the bioass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se sediments are 449.3, 650.1 and 643.9 mg/kg,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non-apatite inorganic P (NAIP) extracted with MgCl2 and NaOH from 3 sediments are 168.8, 146.6 and 118.1 mg/kg,respectively, and account for 18.3%~32.6% of TP. The phosphorus extracted with HCI solu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extracted with NaOH solution and the lowest extracted P is MgCl2-extractable P. The greatest relative growth rates of Chlorella sp. and Isochrysis galbana cultured with sediments are in the range of 4.3%~26.9%. The increasing biomasses of these algae correspond to NAIP and AAPP (the estimated algal-available particulate P). AAPP accounts for 42.4%~78.2% of NAIP, 21.1%~27.1% of total inorganic P, and 11.8%~20.3% of TP,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4.
内蒙古河套地区陈普海子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套地区陈普海子湖泊及其流域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210Pb测年,探讨了湖泊的沉积演变过程。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沉积物剖面粒度不同粒级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湖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得到两个主控因子F1和F2,它们控制了湖泊沉积物近98.68%的粒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F1代表了以6.18 μm为众数粒径的次总体,主要受流水作用控制;而F2为以42.75 μm为众数粒径的次总体,主要来源于地表风沙作用。通过粒径-标准偏差方法,提取了湖泊沉积物中不同时期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在1996AD之前,流水作用所携带的细颗粒(μm)决定了沉积物的粒级特征,在1960-1985AD期间表现出风沙活动强烈;1996AD以来,由于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沙荒土地开垦,流沙活动强烈,流域风沙活动所携带的粗颗粒(14.1~224.35 μm)控制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讨论了花古水库污染物季节性变化特性及随季节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花古水库汛期水质基本达到二级水质标准,达标率在80%以上,而在枯水期,由于上游入库来水量的减少,水质达到三级标准,通过对库区沿线的水质监测断面跟踪调查分析,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段,水库污染指数在同一时期内呈上升趋势;(2)氨氮是供给水库的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故认为库区水体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污染指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10.
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有机物、Cu、Pb、Zn、Cd和石油等11种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其与相同站位海水的相应化学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还初步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底质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