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靳德武(1966.3-)男,汉族,陕西蓝田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煤矿防治水科研及技术咨询工作。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首次提出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泛决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并发展了信息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突水预测方法;提出了煤矿防治水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于地质工程学  相似文献   
862.
曾科  许模  张强 《地下水》2012,(2):169-170
通常地表水体渗漏的技术关键在于水动力条件和渗漏通道,而对于傍湖隧道,其渗漏的关键在于水体与隧道之间是具备适宜的渗漏通道。本文根据通道导水性的不同,将通道类型分为贯通型、裂隙型、弱渗透型三类,并总结了各类通道渗漏特征、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提出傍湖隧道涌突水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63.
通过对正村井田煤系地层及构造特征、煤层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近年来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及涌出量资料的统计和计算,认为正村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以小型突出为主、突出前有预兆并受作业方式诱导、突出点附近瓦斯质量体积和瓦斯压力高、易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和煤层变化带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瓦斯防突措施,为该煤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64.
为研究基于当地历史降雨数据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碎石土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边坡降雨入渗的方法及模型,讨论了碎石土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以甘肃陇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eostudio对不同计算方案下的碎石土高边坡进行降雨入渗及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碎石土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研究区降...  相似文献   
865.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和《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各给出了一个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分别称为公式(1)和公式(2)。比较发现,两个计算公式在参数的选择、规定的正常块段的l临界突水系数、安全系数、使用的方便程度4方面是不同的,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西省临县新民煤矿1井田9号煤层的开采为例,进行了突水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公式(1)计算出的突水系数大于采用公式(2)计算出的突水系数;采用公式(1)计算,井田范围内9号煤开采全部处在带压开采临界区内;采用公式(2)计算,井田南部有一部分范围9号煤开采处在带压开采安全区内,井田北部大部分范围9号煤开采处在带压开采临界区内。最后指出.在计算突水系数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层富水性较弱、补给条件差的矿区,选择公式(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富水性较强、补给条件好的矿区.可以选择公式(2)。  相似文献   
866.
李雅庄煤矿是霍州矿区北端的一个井田,目前主要开采2#煤层。基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以来的突水资料分析,认为矿井主要水害为上马家沟组、峰峰组与太原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其突水方式是承压水通过导水断层或陷落柱涌人工作面;矿井以F2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水位较高,为补给区;东部水位较低,其内的马家沟组、峰峰组与太原组灰岩水基本属于相对独立单元,但三者间存在局部有限导水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井今后的防治水工作应以查明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并对其进行注浆加固与封堵为主。  相似文献   
867.
以淮南1某矿不同含水层水及采空区水数据为例,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Na++K+,Ca2+,Mg2+,Cl-,SO42-,HCO3-六个评判因子基础上,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等作为新的评判因子,其准确率由80%提高至100%。由此表明:判别准确性与样本个数没有直接关系,仅与选取样本代表性有关,选择合适评判因子是提高模糊评判可靠性。  相似文献   
868.
2007年开矿初期,在9#煤巷道掘进中发生多次冒顶突水事故,突水量可达4000~7200m3/d,给建井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根据井工三矿水文地质勘查、地面物探及地面疏排成果,结合矿井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4#、9#煤顶板砂岩裂隙水,充水途径主要是大沙沟隐伏露头导水通道,指出井田西北部大沙沟对煤矿安全开采的危害性较大,提出了修建排洪渠向下游引流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大沙沟治理后,井田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减少了83%,且将有1.92km2的煤炭储量获得解放,井田外也将有1.52km2的煤炭储量获得解放。并提出继续加强地面强排、井下探放水和地面变形恢复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9.
2011年5月30日,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在推采至距切眼61m时,初次来压顶板大面积出水,至6月2日,水量达1200m3/h。该水量在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匮乏的陕北矿区十分罕见,也与矿井北翼及南翼北部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补勘结果表明,工作面突水的通道是2-2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直接水源是延安组砂岩水和直罗组砂岩水,间接水源包括第四系松散层水及烧变岩水。基于补勘成果还不能明确S1210面恢复生产方案是在强排下继续开采,还是甩开大水区域重开切眼,该矿又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并利用探放水钻孔进行了放水试验和工作面涌水量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综合考虑将矿井防治水和恢复生产的方案确定为封闭突水点,重新开切眼。恢复生产后的实际开采发现,S1210面涌水量未超过100m3/h,防治水效果明显。目前工作面已实现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70.
为解决东翼+120m水平的运输、排水及其通风问题,金刚煤矿决定在该矿西翼+120m水平作石门至东翼,其施工顺利与否影响着矿井延深及深部生产开拓布署。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及水害的形成方式,提出了物探先导、探放水跟进,增加排水能力,优化巷道布置的综合防治水技术,从而解决了须家河二段(T3xj2)砂岩水和雷口坡(T2l)灰岩水对石门安全工作的影响,石门于2013年3月12日安全穿过了5号和6号陷落柱间须家河二段(T3xj2)砂岩裂隙发育区,进入须家河三段(T3xj3)隔水层,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