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2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48篇 |
地球物理 | 47篇 |
地质学 | 718篇 |
海洋学 | 26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地下水对工程和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下水对上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日趋显著,人们认识日益深化。实践表明,这类问题不完伞是纯水文地质问题。实质上,它是介乎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暂定名为工程水文地质学。专门进行在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中由于地下水作用而产生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或水文地质问题。为充分阐明问题,本文从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基坑排水与潜蚀流沙、地基沉降与黄土湿陷、道路冻害与隧道涌水、矿抗突水与竖井破坏、坝基渗漏与稳定、坝基抗滑稳定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初步论证了重要性、问题和某些实质。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64.
矿坑突水量预报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首次将最优分割应用于突水水量预报问题中,确定出适合于采煤工作面突水量的预报方案。最优分割法是以因子的取顺序对预报量进行最优二分割的,如果因子与预报量之间呈正相关、负相关或某种趋势联系,这些规律往往在因子分段之后才能反映出来,这正是其它预报方法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5.
66.
含裂隙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淮北杨庄矿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情况, 利用NCAP-2D-W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多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考虑在承压水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不同裂隙分布状态,探讨单裂隙、多裂隙、不同长度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顶部破坏的影响;(2) 考虑承压水的变化,分别考虑单裂隙和多裂隙两种分布状态,探讨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底部破坏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采动荷载、岩层结构变化、煤层底板中裂隙分布状态及承压水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数值试验,获得了随开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层底板破坏区的发展、突水导升高度的递增、突水通道的形成等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67.
湖南省煤炭坝是闻名全国的大水矿区,其矿井充水的特点是:矿井水主要由地下水集中径流带补给;涌水量大主要是因降落漏斗面积与深度扩大所致。防治水措施应主要采取帷幕截流,减少矿井涌水量;井下埋管控制大突水点,注浆堵塞小突水点;地面防塌堵漏,缩小降落漏斗范围。 相似文献
68.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根据煤层底板突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灰色关系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特点,建立了定量与定性指标为一体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划分标准。同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相结合。构建了能真实反映影响因素与底板突水之间灰色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某典型工作面突水危险性等级进行了评价,可为今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9.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