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740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海底麻坑在圈定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和指示海底地质灾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海中建海域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自动追踪技术对研究区海底地貌特征进行了刻画,发现了众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麻坑,可分为圆形麻坑、椭圆形麻坑、拉长形麻坑、新月形麻坑和复合型麻坑等5类。中建海域的海底麻坑主要发育在海底地形坡折的位置,成群、成带分布,在地形平坦的位置麻坑不发育。影响中建海域麻坑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断裂活动、水合物分解、海底底流等。引起中建海域海底形成麻坑的流体主要有4种,分别是火山热液、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气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的深部油气及火山热液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气体的混合。  相似文献   
912.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岩性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平康  祝有海  卢振权  郭星旺  黄霞 《地质通报》2011,30(12):1839-1850
2008~2009年实施的“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已完成DK-1、DK-2、DK-3和DK-4孔的钻探任务。施工期间多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证实祁连山冻土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以裂隙型和孔隙型2种状态产出。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10个方面的特征,认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层位主要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产于冻土层之下,主要储集于133.0~396.0m区间,储集层岩性多以粉砂岩、油页岩、泥岩和细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砂岩。钻孔中天然气水合物纵向分布不具有连续性,钻孔间横向分布规律不明显。岩石质量指标(RQD)统计结果显示,RQD低值区与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裂缝系统对于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13.

孔隙可压缩性与水合物储层物性相关.由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埋藏较浅, 沉积物尚未成岩, 海底水合物储层处于固结和完全未固结之间的状态, 通过岩石物理推导证明, 这两种状态下体积模量之差仅与孔隙可压缩性相关, 因此孔隙可压缩性反应了岩石颗粒从悬浮态到正常压实的成岩进程, 它可能与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及渗透率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多口典型井数据分析了孔隙可压缩性与渗透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海底浅层沉积物中渗透率越高, 孔隙可压缩性越小, 孔隙可压缩性对高渗储层的判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参数.然后, 本文建立了两种状态下叠前地震反射特征的差异与岩石孔隙可压缩性的联系, 提出双状态叠前反演方法, 综合利用叠前地震数据以及测井资料反演得到了岩石孔隙可压缩性.实际应用效果表明, 孔隙可压缩性较好的预测了高渗透率地层, 气烟囱、粗粒的高含砂层等含气流体疏导通道渗透率较高, 同时为水合物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14.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低温高压稳定域直接决定了水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展布规模。根据波诺马列夫经验公式,依据琼东南盆地水合物稳定域形成的关键参数(天然气组分、地温梯度及水深等),计算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稳定域厚度,并初步分析了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水深(压力)越大、地温梯度越小,水合物稳定域厚度越大,当研究区水深达334.1 m时,深水海底浅层即具备了形成甲烷水合物稳定域条件;同时,水合物稳定域分布整体上具有南北薄、中间厚,自西向东逐渐变厚的趋势,主体厚度分布介于200~300 m,最大厚度可达400 m。  相似文献   
91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基于近年来新获取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关键参数,反演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上新世(约5 Ma)以来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迁移过程。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现今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主要存在于水深>600 m的海底,约在水深1 800~2 400 m处水合物稳定域厚度达到最大值,约190 m;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水合物稳定域向深海平原迁移,而陆坡-深海平原转换带的水合物稳定域厚度则相对于现今减薄约80 m;岩浆热事件导致深海平原水合物稳定域厚度减薄约50 m,天然气水合物随之分解后释放大量气体导致多边形断层形成。  相似文献   
916.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QK-8井的调查成果,以雀莫错地区发现的高烃类气体显示为线索,从影响高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地质因素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冻土厚度、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疏导系统、矿物特征及盖层条件等地质因素,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结果显示:雀莫错地区冻土厚度较大(约100 m);上三叠统主力烃源岩整体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为Ⅱ2型干酪根,成熟度较高(Ro为1.3% ~1.5%);储集空间以缝洞型储层为主,裂隙、孔隙型次之;具备有效的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同时多层段发育方解石和黄铁矿等天然气水合物伴生矿物.综合分析认为,雀莫错地区具有一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是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综合能源资源调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17.
珠江口盆地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试验开采的重点区域,大量钻探取心、测井与地震等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站位水合物的饱和度、厚度与气源条件存在差异。本文利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及深水油气勘探所采集的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利用PetroMod软件模拟地层的温度场、有机质成熟度、烃源岩生烃量、流体运移路径以及不同烃源岩影响下的水合物饱和度,结果表明:生物成因气分布在海底以下1 500 m范围内的有机质未成熟地层,而热成因气分布在深度超过2 300 m的成熟、过成熟地层。水合物稳定带内生烃量难以形成水合物,形成水合物气源主要来自于稳定带下方向上运移的生物与热成因气。模拟结果与测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稳定带下部生物成因气能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10%,在峡谷脊部的局部区域饱和度较高;相对高饱和度(>40%)水合物形成与文昌组、恩平组的热成因气沿断裂、气烟囱等流体运移通道幕式释放密切相关,W19井形成较高饱和度水合物的甲烷气体中热成因气占比达80%,W17井热成因气占比为73%,而SH2井主要以生物成因为主,因此,不同站位甲烷气体来源占比不同。  相似文献   
918.
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典型浅地层剖面的初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riton SB-Interpreter软件对"大洋一号"DY115-20航次试航A航段在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取得的TOPAS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后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初步解释,结果表明:(1) 根据地形特征,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顺坡向下可分为起伏区和平坦区,起伏区地形起伏较大,声波穿透性较差;平坦区地形基本没有起伏,声波穿透性较好.(2) 陆坡凸起可能广泛发育于研究区,并且和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陆坡凸起的成因可能是泥底辟作用,或泥底辟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沉积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3) 研究区沉积层中发育有声空白补丁、局部增强反射和声空白带等声学特征,证明了含气结构的存在,相应的沉积层构成了一个含气结构带,若含气结构带下方发育的断层成为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深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为气体的来源,则由此构成的"气源+运移通道+含气结构带"组合可能成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找矿标志.综上可见,应用Triton SB-Interpreter软件对TOPAS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后处理,得到的浅地层剖面对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19.
海洋沉积物热释光--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热释光的形成机理.从放射性方法探测油气藏的原理出发,提出了海洋沉积物热释光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对采自中国南海、东海的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烃、金属元素和热释光分析.结果表明,热释光与有机烃类呈正相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分解产生的碳酸钙、硫酸钙及硫酸钡沉淀是很好的热释光晶体,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加入的微量金属元素对热释光起到调节作用.热释光不受有机污染的影响,灵敏度高,是很有前景的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0.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超级能源,但是它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还可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从钻探特点,钻探方法,泥浆,取心,测井,固井技术,开采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