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3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102篇 |
地质学 | 907篇 |
海洋学 | 64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煤层气压裂微震监测的精度,对压裂诱发裂缝进行精细刻画,利用淮南潘谢区块PX2-1井煤层气压裂地面微震监测数据,在微震事件定位等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震源机制反演、地应力反演、水力裂缝渗透率等高级属性解释技术,结合数据特点,深入研究了基于震源机制的连续水力裂缝网络建模技术、水力裂缝渗透率反演技术,充分挖掘了煤层气压裂地面微震监测数据的丰富信息,精确描述了地下压裂裂缝的三维空间展布,为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微震高级属性解释技术在煤层气压裂监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砂岩气层压裂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种类多、含量高,是进行压裂效果分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在工艺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压裂液的性能、支撑剂的选择、施工参数以及压裂液的反排,必须与储层的地质特征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达到保护气层和改造气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气(埋深大于1 200 m)资源丰富,是下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与浅部煤层压裂相比,深部煤层压裂存在诸多挑战(地应力、闭合应力、破裂压力高,岩石力学参数复杂等)。通过对比现有煤层压裂工艺,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埋深约2 000 m)为例,探索了采用油管+循环滑套+封隔器+喇叭口施工管柱和低浓度线性胶压裂液体系对深部煤层进行压裂作业,施工比较顺利,见气快,产气效果比较理想(产气量大于800 m3/d)。通过2口井的现场作业实践,证明了该工艺技术简单、易行、有效,为后续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可借鉴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5.
流体逸散管道是深部流体向上运移所形成的通道,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由地震资料显示,流体逸散管道主要由根部、过路区和末端3部分组成。由于形成机制、起源和流体成分的不同,其组成三要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流体逸散管道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水力压裂是文献中最常见的一种有关流体逸散管道形成机制的解释,但是,随着地震勘探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水力压裂不足以解释所有类型的流体逸散管道,还存在其他的成因机制,包括流化侵蚀作用、局部空洞坍塌及同沉积模式等。从流体逸散管道组成三要素的角度描述了不同类型流体逸散管道的地震反射特征,并详细论述了其4种成因机制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掘诱发裂隙导通顶板上覆含水砂层中产生的水力坡度是渗透型溃砂的关键判断依据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主要是采用定流量下的稳定流水力坡度表达式计算,而实际上,上覆含水层中水动力条件和涌水量在溃水溃砂过程中都是非稳定的。本文依据非稳定流理论,给出了二维潜水、承压水单井定降深模型下的水力坡度J的解析公式,并分析了J随时间和距离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对于潜水,J随与井的距离r的增加而下降,下降速度随r的增加而减小;存在拐点r′,当r<r′时,J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在r>r′时,J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地下水头H0的增加,J是增加的;本文获得的潜水的非稳定流条件下的J大于潜水稳定流的J。对于承压水,J随r的增加而下降,下降速度随r的增加而减小;与潜水不同的是,在不同r处,J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不存在拐点;随着H0的增加,J是增加的;本文获得的承压水的非稳定流条件下的J不总大于承压水稳定流的J。最后,在伊犁河谷某矿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原冰川冻土研究所年过60岁的退休学者中,我非常敬佩杨针娘研究员强烈敬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创新研究精神.她独立撰著的《中国冰川水资源》(1991)并领头和他人合作的《中国寒区水文》(2000)、《冰川水文学》(2001)3本专著和70余篇中、英文论文,奠定了中国冰川与寒区水文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20,(2)
大部分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以单相气体流动为主,忽略气井早期返排阶段压裂液和气体共存现象。基于线性双重孔隙模型,建立致密气藏气水两相早期返排计算模型,将储层改造区域(SRV)分为天然裂缝与基岩系统,其中天然裂缝系统为气水两相流动,基岩系统为单相气体解吸;根据实际返排液体积拟合,分析天然裂缝系统动态相对渗透率与时间的关系,采用Laplace变换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有效孔隙体积和初始返排率对模型气井产能的影响。致密气藏x1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初始返排率越高,气井产能越高,气水两相早期返排分析模型产能拟合效果较好;结合产水量无量纲压力与平衡时间的关系,计算裂缝总体积为22.191×10~3 m~3,基岩—裂缝接触面积为2.456×10~5 m~2,平均裂缝开度为45.2 mm。该结果对致密气井压裂效果评价和产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G-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水压下岩体裂纹扩展的渗流-断裂耦合机制与数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渗流力学、断裂力学理论结合Monte Carlo方法描述岩体裂纹的随机分布,研究高水压作用下岩体原生裂纹的变形和翼形裂纹的萌生、扩展、贯通的渗流-断裂耦合作用机制,建立高水压作用下岩体裂纹的渗流-断裂耦合数学模型,给出该数学模型的求解策略与方法,在Fortran95平台下开发高水压下岩体裂纹扩展的渗流-断裂耦合分析程序HWFSC.for。高水压下岩体裂纹扩展的渗流-断裂耦合体现在岩体裂纹网络和渗流初始条件都随渗流时步变化。对高压注水岩体裂纹扩展过程进行渗流-断裂耦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注水条件下,岩体裂纹扩展存在起动水压力,当水压力大于起动水压力时,裂纹尖端开始萌生翼形裂纹,随着裂纹水压力的增加,翼形裂纹扩展,进而与其他裂纹搭接贯通,停止扩展。渗流-断裂耦合分析考虑了裂纹动、静水压力对裂纹产生的法向扩张效应及翼形裂纹的扩展而形成新的渗流通道两方面的影响,连通裂纹数随渗流的发展而增加。岩体裂纹的渗流-断裂耦合分析,能较真实地再现岩体裂纹的水力劈裂现象,描述岩体裂纹的扩展、贯通过程及与之相耦合的渗流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