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1045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ree groups of dynamic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for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cyclic loading. The tested curves of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EPWP) ratio variation with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cycles are provided. The concept of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is introduced and two new concepts of the effective dynamic shear stress ratio and the log decrement of effective stress are def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escending, stable and ascending. Furthermore, at the stable and ascending stages, a satisfactory linear relationship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accumulative EPWP increment ratio and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effective dynamic shear stress ratio. Accordingly,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at the number of cycles N has been deduced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og decrement of effective stress at the cycle number N-1, but is independent of the cyclic stress amplitu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 new EPWP increment model for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is developed from tested data fitting, which provides a better prediction of the curves of EPWP generation, the number of cycles required for initial liquefaction and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942.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是土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笔者在给定相对密度、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的孔压增量模型,进一步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固结比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将上述均等固结的孔压增量模型拓展为适用于不同相对密度、均等和非均等固结条件的孔压增量模型。采用拓展后的孔压增量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该孔压增量模型预测验证试验的孔压与验证试验测试的孔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孔压增量模型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943.
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不同砂土试样在多向和单向地震荷载输入条件下的动三轴试验,选取覆盖大震、中震、近场、远场及不同土质条件的155组多向地震输入时程对不同砂土试样分别进行单向和多向加载,建立考虑多向地震荷载作用的等效循环周数计算方法,并研究震级、震中距和砂土特性对等效循环周数比的影响。研究表明,震级和震中距对等效循环周数比影响不明显,砂土特性对等效循环周数比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砂土相对密度为45%、60%、80%和100%时,其对应的等效循环周数比均值分别为1.58、1.75、1.93和2.08,相对密度越大,比值越大,结合该比值,可以较好地应用文中提出方法进行多维地震荷载等效循环周数计算。  相似文献   
944.
着眼于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为了解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损伤性能的差别,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采用0%,50%和100%3种取代率,70mm×70mm×148mm棱柱体试件,电-液伺服试验机,等位移速率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残余应变时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系数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45.
针对取自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原状饱和海洋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非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着重探讨了初始大主应力方向角?0、循环剪切荷载分量比R以及循环应力水平(用循环应力比Rc来表示)对饱和海洋黏土残余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对循环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轴向应变?r、破坏时的?r以及残余轴向应变比?r /?rmax与循环次数比N/Nf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随着R值减小,循环剪切过程中产生的?r逐渐减小,且破坏时的?r亦逐渐减小。对应相同N/Nf,随着R值减小,?r /?rmax值先增大后减小。试验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不同R值对应的εr /εrmax-N/Nf关系曲线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条带内,可用统一的表达式来表示。?0 =0°与90°时,不同R值对应的残余剪应变?r –循环次数N关系曲线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而?0 =30°与60°时,R对?r -N关系影响显著。低应力与高应力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r与?r随N的增加变化规律差异性明显,分别建议了相应的?r /?rmax-N/Nf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946.
循环荷载下劲性微型桩单桩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进  孙剑平  高翔 《岩土力学》2011,32(Z2):329-333
以1/7比例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采用荷载控制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方法,通过在桩顶施加侧向循环荷载,对劲性微型桩单桩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滞回特性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循环荷载下劲性微型桩的弯矩分布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劲性微型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关系具有稳定的滞回环,且表现出刚度退化的特性;在上部土体范围内产生桩土脱开效应,滞回曲线发生捏拢现象;桩身弯矩主要集中在桩顶下17 d的范围内,最大弯矩位于桩顶下6 d附近  相似文献   
947.
周毅  李术才  李利平  赵岩  刘钦  原小帅 《岩土力学》2011,32(Z2):673-678
兰渝铁路两水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沿线地形起伏,隧道埋深变化大。根据埋深等地层条件的变化,在不同的区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是隧道安全控制的关键所在。结合该工程的勘察和设计资料,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不同埋深条件下开挖进尺对隧道变形的影响。从变形角度揭示了埋深对开挖进尺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最利于变形控制的循环进尺,为工程的施工决策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8.
冰期中并非总是稳定的寒冷气候,而是有相当强烈的气候振荡。这是近20年来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1990年代初,对格陵兰冰盖钻探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接近冰盖顶峰钻取了两个冰芯,一个以欧洲国家为主的GRIP(Greenland Ice-Core Project)[1],  相似文献   
949.
郭小青  朱斌  刘晋超  熊根  黄根清 《岩土力学》2016,37(4):1005-1012
为了获得广东珠江口海洋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分别开展了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和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现场取土离心机正常固结模型地基的T-bar静力贯入试验以及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CPT),并采用土力学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确定了珠江口海洋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并综合评价了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获得该区域软土的循环弱化规律,分别开展了循环动三轴试验、现场取土离心机正常固结模型地基的T-bar循环贯入试验和现场单桩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揭示了软土循环动模量比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双对数线性关系,获得了3种试验条件下珠江口海洋软土的循环弱化因子。其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海洋建筑物设计提供直接依据,也可为其他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0.
基床层是铁路路基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为粗颗粒土,厚约2.5~3.0 m,长期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其在动载反复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是评价路基工作性能的关键要素之一。为研究粗粒土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应力控制的单向循环加载大型动三轴试验,模拟列车动载和路基粗粒料填筑实际情况,包括不同动应力幅值(模拟不同列车轴重)、不同围压(模拟不同埋深)的动三轴持续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刚度变化与振动次数、围压关系密切。根据动应力幅值大小的不同,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粗粒土的动应变随振次的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试验所得出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点,建立了含围压和循环振次的骨干曲线模型。与传统的骨干曲线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反映土体刚度随循环振次的变化,更能反映列车往复作用的实际情况;同时该模型能用于估算路基土体动强度,对铁路路基核心层的动力变形稳定性评价和基于动力变形控制的路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