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三种供氧方式——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溶解氧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厌氧条件能加速底泥释放磷和氨氮;(2)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均能显著提高底部水体的溶氧水平,并能有效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三种供氧方式对底泥释磷的控制效率依次为:投加CaO2>曝气>投加H2O2;对氨氮释放的控制效率则为:曝气>投加CaO2>投加H2O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型海藻固碳及氮磷吸收潜能。【方法】分析硇洲岛岩礁带19种生物量大于50 g·m~(-2)自然生长的大型海藻固碳量、生产力和TOC,对比分析岩礁带和距岩礁带4 km处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结果】褐藻门有3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最大,分别为20 498 g·m~(-2),550 762 g·a~(-1),2 466 g·m~(-2)·a~(-1);其次是红藻门有11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7 547 g·m~(-2),138 194 g·a~(-1),1 872 g·m~(-2)·a~(-1);绿藻门有5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3 064 g·m~(-2),4 827 g·a~(-1),158 g·m~(-2)·a~(-1)。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博贺兰岛礁区域海藻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均为最大。19种海藻中12种海藻TOC超过30%,分别为衫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 (M.Vahl) C. Agardh、囊状法囊藻Valonia utricularis(Roth)C. Ag.[Conterva utricularis]、网球藻Dictyosphaeria cavernosa(Forssk.) Boerg、珊瑚藻Corallina sp.、拟鸡毛菜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 (Gmelin)Santelices et Hommersand、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茎刺藻Caulacanthus ustulatus (Mertens) Kütz、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sp.、叉节藻Amphiroa sp.、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 (Turn.) var. chinensis C. Ag.、囊藻Colpomenia sinuosa(Mert.exRoth)、羊栖菜Hizikiafusiforme(Harv.)Setch。岩礁带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在0.17~0.20mg·L~(-1)和0. 007~0. 018 mg·L~(-1)之间,距岩礁带断面4 km左右海域的4个相应站位IN和IP含量分别在0.18~0.22mg·L~(-1)和0.016~0.022mg·L~(-1)间,均略高于岩礁区相应站位。大型海藻的生物量与岩礁带无机氮和无机磷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155。【结论】19种大型海藻在硇洲岛岩礁带海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固碳能力强,对氮磷具有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泊或海湾中的沉积物吸附氮(N)、磷(P)等元素所形成的沉积层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內源。在波浪作用下,尤其是强浪作用下,沉积物中的N、P会通过内源释放作用大量进入水体中。本文在自制的U型水槽中开展实验,采用不同水头差来模拟波浪的循环荷载作用,研究了沉积层中的N、P在静置固结状态(Ⅰ)、加波未液化状态(Ⅱ)、加波液化状态(Ⅲ)下的释放规律,并给出该试验条件下的沉积物释放速率的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TDN)的释放速率会随着水动力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和活性磷酸盐(SRP)的释放速率也随着水动力作用增强而增加,但水体中悬浮物(SS)含量过高会限制其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考察了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控制底泥氮磷释放效果的影响,并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吸附氨氮的性能影响不大;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Ca2 的交换量而降低Na 的交换量,NaCl改性则可以明显降低Ca2 的交换量和增加Na 的交换量.②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影响不大,而对控制底泥磷的释放则影响较大,沸石覆盖控制底泥磷释放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aCl2改性沸石>天然沸石>NaCl改性沸石.③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机理为沸石的物理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机理包括沸石的机械阻挡作用和沸石与铵所交换出来的Ca2 对磷酸盐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 影响,分别对不同氮和磷的浓度、氮磷比及不同化合态氮对这两种藻类氮、磷吸收速 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范围内,两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 随介质中氮、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磷对两种海藻N吸收速率的影响不存在 显著差异,但对磷吸收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最高对磷吸收速率在介质的氮磷比为 10:1时;海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O3-N/NH4-N比的降低而增加,对PO43-P的 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似,而对NO3-N的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探索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批次培养过程中氮磷吸收、产毒、生物量、p H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磷的吸收迅速,可以将磷储存于体内,待生长使用。该藻对氮的吸收相对缓慢,环境中氮缺乏时,产毒量不再增加,说明氮对产毒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第二对数期中出现了碳限制环境,导致叶绿素a在碳限制条件下无法表征藻的生物量,相反,叶绿素a和生物量呈负线性关系,可能是叶绿素转化成其它含碳物质,用于生长。毒素不仅存在于细胞体内,培养液中(胞外)也含有毒素,并且胞外毒素从稳定期开始逐渐升高。胞内毒素的组成中GTX1/4占据绝对优势,GTX2/3含量相对较少。生长延缓期和第一对数期,各种毒素组成比例相对稳定,而在随后的生长期内,GTX1/4在总毒素中的占比逐渐上升,GTX2/3占比逐渐下降,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会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地下水》2021,(3):134-138
本次研究以预处理后的鸡羽毛为研究材料,通过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与丙烯酸和聚乙烯醇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种羽毛蛋白基聚丙烯酸钾/聚乙烯醇半互穿网络的高吸水树脂(CFP-g-PKA/PVA semi-IPNs SAR;SAR).并考察了溶液pH值和温度、溶液中氮磷元素浓度和Na+,Mg2+,Ca2+和Al3+等离子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旱地农田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择上海宝山罗店镇具有代表性的旱地蔬菜农田生态系统,从2004年3月到8月的近半年时间里,通过对径流及径流中侵蚀泥沙的氮磷流失情况的连续监测,研究了旱地农田施肥与氮磷流失污染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田氮磷的迁移特征及环境效应,主要结果表明:当季施用化肥的地表径流总流失量,总氮为32.77kg/hm^2,总磷为8.1kg/hm^2,随径流排出农田的氮素中有37.7%是当季施用的氮素化肥,磷素中有26.9%是当季施用的磷素化肥;从过量施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因”与“果”来看,减量15%施肥区相比常规施肥区的茄子的产量减少2.7%,但是其污染负荷却减少了13.4%,表明在化肥利用的有效性上或增施化肥与控制环境污染之间,应该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草原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土壤碳氮磷含量、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风蚀坑发育导致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下降57.8%、23.2%、15.4%,而土壤pH值和容重分别上升12.4%和13.7%,砂粒含量增加35.8%,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降低69.4%和79.6%;(2)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4.9%和20.0%,0~20 cm土壤碳流失量最大,土壤氮含量与储量分别降低14.6%和3.1%,60~80 cm土壤氮流失量最显著,土壤磷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1%和3.4%,20~40 cm土壤磷流失量最多;(3)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C/N、C/P和N/P分别下降24.2%、34.5%和6.9%,表层0~20 cm土壤化学计量比降低最显著;(4)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粒径组成的改变是引起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最主要因子,土壤水分供给能力的降低是次要因素。草原风蚀坑发育会造成土壤碳氮磷养分的大量流失,并导致土壤粗粒化、干旱化及次生盐渍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周振昉 《地下水》2014,(6):125-128
氮和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富营养化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衡水湖水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磷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的水质状况近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氮、磷的污染仍相当严重,并提出了氮、磷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