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182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西胡里吐盆地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盆地盖层由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构成。受同沉积断裂作用的影响,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南陡北缓,南部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盆地北部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仅上部层位发育冲积扇相,而盆地中部的广大区域则以巨厚的湖泊相沉积占优势。大磨拐河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形成于盆地断陷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发育为特征;第二段形成于湖泊迅速扩张至最大时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构成盆地盖层的主体,在晚期有河流、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第三段以冲积扇的极大发育为特征,代表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三个段总体表现为一段、三段岩性粗、煤层少且薄,二段岩性细、泥岩厚、煤层发育多。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基本构成了盆地一次完整的沉积充填历史。主要含矿层位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特点不仅控制着盆地内铀矿化的空间展布,而且也控制着本区的铀矿化类型。“粗~细~粗”的地层结构特点决定了本区的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湖泊最大扩张的上部地层,即第二段上部及第三段的粗碎屑沉积物中,主要矿化层位为该套地层内的冲积扇、辫状河与三角洲相沉积,含矿岩石主要为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砾岩、砂岩;同时由于上部含矿层位具有“砂多泥少”的特点,决定了本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具垂直分带的潜水氧化带型,仅局部存在潜水转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992.
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次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湿地甲烷氧化是控制湿地甲烷通量的重要因子.本文对湿地甲烷氧化的测定方法与主要控制因子进行了综述.湿地甲烷氧化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未添加甲烷氧化抑制剂培养法和添加甲烷氧化抑制剂培养法.湿地甲烷氧化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湿地甲烷氧化的因子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温度、土壤湿度、底物、pH值等.比较而言,底物的浓度(甲烷和氧化性物质)以及土壤湿度是更为重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4.
天鹿铜矿床粉砂岩型铜矿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鹿铜矿床是前陆盆地古生代海相砂页岩型铜矿,铜矿石主要为粉砂岩型,包括辉铜矿矿石、辉铜矿斑铜矿矿石、斑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6种自然类型,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主矿层中的矿化沿岩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底部到顶板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铜的硫化物排列组合特征,上述特点与我国及国外海相砂页岩型铜矿一致。  相似文献   
995.
对新试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与钴(Ⅱ)的显色反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4.2~9.2时,钴(Ⅱ)与试剂形成1∶2红紫色配合物,配合物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54 nm和602 nm处;钴配合物形成后非常稳定,当以无机酸酸化,由于质子化作用,配合物转化成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绿蓝色稳定的双质子化型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68 nm和614 nm,适宜的酸浓度范围分别为:0.3~7.0 mol/L盐酸、0.3~6.0 mol/L高氯酸、0.3~4.2 mol/L硫酸和0.7~7.3 mol/L磷酸。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6ε14 nm为1.21×105L/(mol.cm)。钴含量在0~0.5μg/mL内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已成功地应用于矿样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6.
杨建新 《铀矿地质》2005,21(4):204-207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坳陷盆地,其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第Ⅴ岩段沉积范围广、埋深适中,且河流相砂体较发育,经钻探查证存在古层间氧化带,并含有工业铀矿化,这为盆地内探索新找矿层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表生作用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在中国发布广泛,其与工土型金矿虽然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本选择了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3个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研究了它们各自产出的地质背景、红色粘土层特征及矿体和矿石特征,讨论了中国工色粘土型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的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的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物氧化作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的微生物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的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的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的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阻滞铜矿石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9.
岩石的电位差(△Eh)的变化与成矿机理及探矿找矿有密切关系。文章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采用电位落差法、氧化系数法来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氧化还原电位,系统研究两种方法对砂岩型铀矿△Eh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升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性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通过矿物成分中的Fe3+/Fe2+值判断矿化带的氧化还原特性,与电位落差法测定的结果相吻合,两种方法得到佐证。可将该电位落差法测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电位引入铀矿勘测现场,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场初步检测工作效率提升。为野外寻矿探矿现场快速地对砂型铀矿氧化还原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石居里铜矿床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由黄铜矿及黄铁矿等组成。铜含量一般为4%~20%,由于黄铜矿与黄铁矿复杂的嵌布关系,采用传统的老三样(丁黄药、石灰、2#油)浮选(一段磨矿,小于0.074mm占70%左右)精矿粉的铜品位仅达15.03%。造成了一定铜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该类型铜矿石的矿物学组构及特征的研究,经多次试验后采用DY-1捕收剂及两段磨矿流程,即一段粗磨矿(小于200目即0.074mm占70%左右)丢尾,二段粗精矿再磨(小于325目即0.043mm占95%左右)后精选,使铜精矿Cu品位达20.73%,同时使硫回收率由51.26%上升到7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