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9篇 |
免费 | 705篇 |
国内免费 | 24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28篇 |
地球物理 | 690篇 |
地质学 | 5412篇 |
海洋学 | 34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27篇 |
自然地理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92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341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314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50年 | 5篇 |
1949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细粒组颗粒在浸水/降雨条件下产生迁移对冰碛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西藏林芝市帕隆藏布嘎隆寺沟流域内采取冰碛土样品,进行7种不同细粒(粒径小于2 mm)含量情况下的冰碛土比重和相对密度的测试,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大型饱和固结不排水三轴(CU)实验。结果表明:(1)细粒含量对干密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细粒含量的冰碛土孔隙比大致相同,细颗粒对孔隙具有改造作用,不同细粒含量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差异,从而导致冰碛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抗剪强度的不同;(2)细颗粒迁移导致冰碛堤坡脚和内部一定深度细粒含量较高,达到一定的量值时,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冰碛堤容易发生剪切破坏;(3)细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中还可以反映出冰碛土结构控制的变化:粗颗粒控制→粗细颗粒共同控制→细颗粒控制。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冰碛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就工程中常用的筏式基础在考虑上部结构及土介质三者共同作用条件下的性状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筏基刚度变化对整个系统内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筏基采用可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厚板协调单元,地基采用分层模型。运用所编程序,针对一典型算例,分析得出一些对工程实践十分有用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84.
85.
86.
软弱土层场地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所需强度与沉降要求,采用换土撼砂法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运用应力分布原理合理确定撼砂层厚度不仅可保证工程稳固性,并可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87.
88.
文中简要介绍了作者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期间,该所动力边界积分方程法及其应用课题研究组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9.
冯晓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3):34-39
本文通过采用先进的扫描电镜方法,对深圳地区淤泥类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详细地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实测指标和试验结果,阐述了淤泥类软土的微观结构对其工程性质的重要影响,合理地解释了室内试验过程中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