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作为中冶集团旗下唯一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工程技术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成立60余年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完成了上千项技术成果,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就达700余项,在有色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领头羊",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2.
氢能是一种非常便捷的且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本文从世界氢能利用及发展角度入手,阐述了地下储氢的重要意义并对常规储氢模式进行了介绍,如枯竭油气藏型、含水构造型、盐穴型及矿坑型等;通过氢气和甲烷的物化特性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地下储氢的可行性并总结地下储氢可能存在的气体扩散、化学反应、采出纯度等问题;最后从能源结构、政策及技术发展等角度总结氢气地下存储的发展前景,为促进我国氢气地下存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3.
通过实验研究了湖北恩施富硒石煤燃烧中烟气硒的回收, 提出了一条回收制备粗硒的有效途径, 即采用高效钙基吸附剂固定石煤燃烧排放的硒, 用亚硫酸钠还原硒化合物制备出粗硒产物.模拟实验确定了Na2SO3还原硒的最佳条件: 还原温度353 K, 还原时间15 min, HCl浓度4 mol·L-1, 亚硫酸钠加入量(质量比)Na2SO3∶Se最佳比值为6, 硒的回收率达98.48±1.95%(n=3), 在实验应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XRD和SEM-EDS分析表明产物硒的晶型和纯度等是受反应体系中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相似文献   
64.
华南埃迪卡拉系斜坡相带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选择了斜坡相带张家界田坪埃迪卡拉系剖面进行碳同位素的研究,系统采集了110件碳酸盐岩样品,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MAT-251质谱仪完成了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张家界田坪埃迪卡拉系剖面所记录的碳稳定同位素曲线,除了陡山沱组底部的负异常外,和任何已知的这一时期的碳同位素曲线均有较大的差异。从陡山沱组二段中下部开始,δ13 C表现为长期稳定的正漂移。大致在4.0‰附近波动,变化幅度在2.0‰~6.0‰之间,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灯影组二段的中部,随后δ13 C逐渐减小,并在灯影组三段中部降至负值。从田坪剖面所处的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该剖面陡山沱组碳同位素δ13C值既受控于氧化还原界面的迁移,同时,也叠加了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而灯影组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则更多地受控于海平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5.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hot springs were collected from north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ation patterns of rare-earth elements(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 Ce and Nd of REEs are abundant in groundwater and rock samples, and the ∑REE contents in groundwater and rock samples range from 126.5 to 2875.3 ng/L, and 79.44 to 385.85 mg/L, respectively.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has slightly HREE-enriched PAAS-normalized patterns. However, the granitic rocks PAAS-normalized patterns, with remarkable negative Eu anomalies,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hallow groundwater. The enrichment of HREE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rolled by REE complexation and readsorption for most groundwater has Ce and Eu positive anomalies. The Ce and Eu anomalies in groundwater are controlled by redox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Fe-contain sediments dissolution and/or the reduction of Fe oxyhydroxides are anothe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Ce anomalies. The Eu anomalies in groundwater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eferential mobilization of Eu2+ duri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compared to Eu3+.  相似文献   
66.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滇中盆地倒石头组是一套富锂的黏土岩地层,其古环境的研究对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和锂元素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中盆地倒石头组两个典型钻孔样品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倒石头组富锂黏土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锂元素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Sr、Ga元素含量及Sr/Ba值指示研究区古水体介质为淡水陆相沉积环境;其δU值介于0.51~1.63,U/Th值介于0.11~1.49,V/(V+Ni)值介于0.48~0.86,V/Cr值介于0.45~1.24,同时在U((EF))-Mo((EF))协变模式图中,样品数据均未落在缺氧和硫化区域,表明研究区富锂黏土岩的沉积环境为氧化—弱还原环境;且样品Sr/Cu比值介于0.69~4.87,CIA值介于86.3~99.66,XRD全岩黏土矿物分析显示高岭石为主要的黏土矿物,表明富锂黏土岩在形成过程中处于温暖潮湿的沉积环境并伴随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67.
硫代金刚烷被认为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的标志物,在塔里木盆地原油中检出了大量硫代金刚烷.使用银离子柱层析法分离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中有机含硫化合物(organic sulfur compound, OSC),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OSC组分中检测出了完整的低聚硫代金刚烷和部分高聚硫代金刚烷及金刚烷硫醇系列共76个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油样中C0-C2硫代单金刚烷(易挥发硫代金刚烷)占据总硫代金刚烷含量的50%左右,中深1C和中深5井油样比较特殊,易挥发硫代金刚烷仅占据20%左右的相对丰度.同时,中深1C和中深5井油样中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硫代三金刚烷含量比值大约为4∶4∶1,而其它样品中该比值为8∶1∶0.硫代金刚烷的丰度可定量反映TSR作用的强度,硫代单金刚烷的高比值与易挥发硫代金刚烷的高相对丰度指示油样发生过运移.这可有效应用于指示TSR作用强度以及TSR是否为原位反应,TSR作用的产物除了OSC组分还有大量H2S气体.而原油中该发现为预测硫化氢分布与判识硫化氢成因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 Re、Mo 和 U 主要依靠扩散作用通过沉积物—水界面,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Re在轻度还原的次氧化沉积环境中富集,Mo在还原性更强的硫化环境中富集,而 U 具有较宽的富集沉积深度区间。Re、Mo和 U 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使其可用于指示海洋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其在沉积物中的自生富集程度与沉积时所处的氧化还原条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e、Mo 和 U 在氧化沉积环境(Re/Al<1.3×10-7,Mo/Al<0.4×10-4)和季节性缺氧区覆盖的沉积环境中富集程度较小,在常年性缺氧区覆盖的沉积环境(U/Al>5×10-4,Mo/Al>5×10-4)和硫化沉积环境(Mo/Al>5×10-4)中富集程度较大。除依据其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和相对富集程度进行定性分析之外,还可以结合元素富集系数(TMEF<1 表示亏损,TMEF>1 表示富集,TMEF  相似文献   
69.
南秦岭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是我国主要的富钒层位,其中千家坪大型钒矿是典型代表。矿体主要赋存在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的碳硅质岩石中。为了探讨钒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南秦岭早寒武世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对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富钒碳硅质岩和上覆的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第一岩性段碳硅质岩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更高的Y/Ho比值,说明碳硅质岩主要为海水自生沉积形成的,而泥质灰岩的物质组成主要来自陆源碎屑。Eu/Eu*与V含量不具备正相关关系,且Y/P2O5-Zr/Cr和Fe/Ti-Al/(Al+Fe+Mn)图解均显示钒矿主要是海水沉积形成的,热液作用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贡献很小。水沟口组样品Ce/Ce*均为负异常,变化范围为0.26~0.96,第一岩性段钒矿石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高Mo/Sc、V/Sc、V/Cr比值,低Th/U比值的特征,反映了早寒武世早期南秦岭为氧化-还原分层的古海洋结构,而晚期古海洋则全部被氧化。  相似文献   
70.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的尾砂呈现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