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608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王红梅  刘烁  刘邓 《地球科学》2015,40(2):305-316
选取酸性矿坑水环境中常见的次生含铁硫酸盐矿物———黄钾铁矾[KFe3(SO4)2(OH)6]为研究对象,用硫酸盐还原菌 Desulfovibriovulgaris 和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putrefaciens CN32对其进行还原实验,探讨作为重金属治理潜在材料的 黄钾铁矾的微生物稳定性.实验采用非增长型培养基,在中性、厌氧、30℃的条件下进行.采用湿化学方法测量水溶液及还原产 生的总Fe2+ ,利用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简称XRD)来分析反应后残余固体物质的矿物组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microscopy,简称SEM)观察固体残余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没有微生物的参与,黄钾铁矾的稳定性较好.异化铁 还原菌S.putrefaciens CN32和硫酸还原菌D .vulgaris 在营养极其匮乏的中性厌氧条件下均能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 Fe3+ ,显示出黄钾铁矾被微生物还原的可能性.S.putrefaciens CN32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Fe3+ 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 还原率分别为0.001mmol·L-1·h-1和0.37%.与S.putrefaciens CN32不同,D .vulgaris 对黄钾铁矾的还原能力较强,不 含有电子穿梭体(Anthraquinone-2,6-disulfonate,简称AQDS)的实验体系中Fe3+ 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 还原率分别为 0.017mmol·L-1·h-1和16.80%,而添加了AQDS的实验体系的则分别达到了0.026mmol·L-1·h-1和24.30%,这可能与 黄钾铁矾中含有SO42- 有关.D .vulgaris 优先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SO42- 产生的H2S是强还原剂,也可促进Fe3+ 的还原, 微生物以及H2S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导致D .vulgaris 体系中Fe3+ 还原率较高的原因.XRD分析表明,黄钾铁矾经过S.putrefaciens CN32的作用,物相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D .vulgaris 作用后,黄钾铁矾的特征峰消失,固相残余物中出现了菱铁 矿(FeCO3)、蓝铁矿[Fe3(PO4)2·8H2O]等次生矿物.由于培养基中没有添加任何的磷酸盐,因此蓝铁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培 养基中添加的少量酵母浸膏降解后产生的磷酸根与D .vulgaris 还原黄钾铁矾产生的Fe2+ 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认识对深入 理解地球表层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山环境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分析东浓砂岩型铀矿中采集的钻孔和平港的岩石标本,研究了自然环境下铀系核素的性状。进行了化学分析和α、γ能谱测定。  相似文献   
163.
164.
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 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水圈演化的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物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的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的富氧特征地球水圈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的。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的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的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的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  相似文献   
165.
氧化还原条件是控制页岩岩性特征和有机质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使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为了探讨相关地球化学指标对海相页岩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适用性,对四川盆地长宁地区N208井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0个岩心样品进行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硫元素化学种和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底部层段的有机碳含量总体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73%和3.50%;向上有机碳含量普遍变低,平均值分别为0.410%和1.70%。筇竹寺组页岩的硫元素化学种以还原态硫为主,揭示其沉积水体还原程度高;相较而言,龙马溪组页岩的还原态硫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其沉积水体的还原性比筇竹寺组弱,为相对的弱还原环境。结合微量元素富集系数构建的S-MoEF-TOC体系判识结果显示:筇竹寺组页岩整体上属于贫硫酸盐的厌氧环境,其底部为厌氧环境,向上还原程度变低;龙马溪组页岩总体为含硫酸盐的厌氧—贫氧环境,向上还原程度变低,表现为贫氧环境。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加深认识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层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6.
167.
介绍了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备份方法、还原与收缩数据库方法及数据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8.
庐枞盆地及其周缘黄马青组系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要含铜岩系由泥岩—砂岩岩组组成,其中主要含铜岩石类型包括:灰绿色、深灰、灰黑、紫黑色等还原色调的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等细颗粒岩类,铜元素含量100×10-6~3600×10-6之间,平均达1051.8×10-6,Ag与Cu具有正相关性。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少量黄铜矿,呈星点状分布于岩石微层理中,是在分流间湾还原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169.
伊犁盆地512铀矿床成矿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伊犁盆地512铀矿床成矿水文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中铀存在形式、热力学、矿石物质组成和有机质分析,认为铀的还原沉淀是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此外,铀的吸附作用也是重要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0.
海相沉积氧化还原环境的地球化学识别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海洋在10-5.4亿年间演变成氧化环境,此后历经多次全球性的缺氧事件后演变到现在的氧化环境.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种无素的循环、分异和富集明显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Mn、Mo、Cr、V和U等变价元素的溶解度随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产生极大变化,导致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分异:Ni、Co、Cu和Zn等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硫化物沉淀,导致沉积物中对应元素的富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灵敏指示剂,作为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指标.黄铁矿化程度(DOP)、生物樗化合物和Ce异常等也是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的常用判别指标.泥岩石研究中通常采用DOP、U/Th、自生U、V/Cr、Ni/Co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碳酸盐岩则主要采用Ce异常指标.当前各种指标的定性分析都取得比较一致的结果,但是用一种或几种定量的地球化学指标来恢复整个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目前还有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