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518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1292篇
海洋学   46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61.
762.
本文介绍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时,在云南鹤庆县(100°12′E,26°35′N),测量日本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法拉弟旋转所得到的一些主要观测结果:(1)电子总含量的日变曲线中出现提前日落现象;(2)F区峰下电离对法拉弟旋转的贡献在日食期间相对变小;(3)没有出现与日食明显有关的声重波扰动。  相似文献   
763.
本文给出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的高频多卜勒观测结果,发现掩食阶段电离层E区出现三次明显的扰动,生光以后出现两次扰动。利用当时太阳活动区离化源的变化可以解释扰动的主要特征。表明太阳活动区的急剧变化与电离层E区的短期扰动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活动区的急剧变化是引起E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4.
伍皓  李小刚  吴晨  夏彧  周恳恳  熊国庆  姚雪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8-67040008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锆石定年数据。数据分析指示铀和钍在同一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含量均相差悬殊,可在不同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富集或亏损,不具有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到中性岩再到酸性岩总体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样品锆石铀、钍平均值2倍以上的45件高富集样品中的34件呈现“局部长期”分布的特征,表现为:10件在451.0~422.1 Ma期间的以OIB型基性、中基性岩为主的样品约29 Ma时间集中产出在南秦岭大巴山地区,岩浆多来自由HIMU,EMII和EMI三个富集地幔端元组分混合而成的复杂地幔区;24件在495.9~413.6 Ma期间的以I型、S-I型酸性岩为主的样品约82 Ma时间集中产出于北秦岭商丹(商南—丹凤)地区,岩浆可来自地幔、壳幔混合和地壳源区。结合华南金属铀(0价)的发现等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分析认为,加里东期大巴山和商丹地区可能分别存在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地核中大量铀、钍沿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上升致使地幔和地壳局部熔体中铀、钍长期富集,其超高含量可能被熔体中锆石结晶部分记录,这一元素迁移过程可能是两区域产出高锆石铀、钍含量样品和商丹地区生成铀矿的主要原因。支持铀、钍可在地核和地幔柱富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5.
利用浙江宁波地震台ZK03井气氡观测系统,将集气室出气口与BG2015R型测氡仪进气口连接,排气口与P2000型测氡仪的进气口连接,再从其排气口出气,形成2套仪器作串联比测实验。通过近3个月的观测,并对10分钟值数据作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显著的相关性,BG2015R观测资料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初步得到验证。也说明BG2015R采样器(闪烁室)受到氡污染后,3个月内"累积背景值"的动态变化基本稳定。P2000因为有自动扣除本底"累积背景"的功能,所以其观测平均值比前者略低,约为92.7%,但动态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前者。2套仪器能同步记录到气氡潮汐现象。因此BG2015R型测氡仪在地下流体观测中,基本能够记录到气氡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66.
郝艳涛  夏群科  李佩 《地质学报》2022,96(12):4184-4197
利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别测定了华南地区福建省白琳大嶂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H2O含量。橄榄岩矿物主要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符合部分熔融趋势,部分熔融程度在0~21%之间。大多数样品(23个样品中的21个)部分熔融程度较低(<6%)并具有亏损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模式。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H2O含量分别为78×10 -6~262×10 -6、37×10 -6~124×10 -6和~0。尽管不能排除橄榄石包体上升过程中的潜在H的扩散丢失,但两种辉石保留了地幔中的H2O含量,这可以从 ① 单个辉石颗粒中的均一的H2O含量和 ② 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之间的平衡H2O分配推断出来。基于矿物模式,并假设单斜辉石和橄榄石之间的H2O分配系数为10,计算出的全岩H2O含量范围为15×10 -6~67×10 -6。水含量与熔融指数、交代指数、氧化还原状态和温度之间缺乏良好的相关性,说明白琳地区岩石圈地幔中水含量的控制因素是复杂的。已有研究表明浙江省建德地区岩石圈地幔具有较高水含量。白琳和建德两地对比显示,两地岩石圈地幔在熔融程度、交代程度、氧化还原状态和平衡温度非常类似,但是水含量差异巨大。华夏地块(以建德和白琳为代表)的岩石圈地幔在主成分和微量成分上可能均一,但H2O含量有巨大差异,体现了地幔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767.
UV-B增强对冬小麦和菠菜影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紫外辐射UV—B增强对冬小麦和圆叶菠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以及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辐射UV—B增强对冬小麦和圆叶菠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使叶绿素含量下降,类黄酮含量增加。对比试验也表明,UV—B辐射对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小于对菠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8.
顾红英 《江苏地质》2004,28(3):166-169
测井曲线标定有机碳技术方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地球化学测试得到的有机碳方法,它根据烃源岩内有机质的含量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响应,通过地球物理测井手段鉴别与提取这些特征属性,再利用测井曲线标定的有机碳含量关系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准确的有机碳含量。这种方法既简便易行又准确可靠,与传统地球化学测试得到的有机碳方法具有良好的对应性。通过对苏161井阜四段、苏169井阜三段烃源岩测井标定有机碳含量与实测值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在苏北盆地用测井资料计算的有机碳来补充取心资料的不足,从而对该地区地下油气进行分析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69.
菜地土壤和蔬菜中几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庆市不同区县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区县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聚类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但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区域分布规律明显,说明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受大气影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同地点土壤和莴笋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蔬菜莴笋重金属同土壤关系不大。不同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但远郊区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较小,可能与远郊区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770.
随钻判断煤层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锡贤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5):16-20,38
结合石油录井技术,阐述了利用岩性组合特征及气测异常预测煤层位置、利用工程参数卡准煤层位置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运用常规技术进行地质导向方法和现场计算煤层气量方法。文中还介绍了现场钻遇煤岩的基本特征和现场判断煤层气气层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