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9篇 |
免费 | 1499篇 |
国内免费 | 9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6篇 |
大气科学 | 895篇 |
地球物理 | 1202篇 |
地质学 | 2474篇 |
海洋学 | 801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2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71.
邱忠坊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1994,3(3):27-32
本文是文献[8]的继续,文中提出了地震勘探的带阻尼波动方程反演的新方法,应用此反演算法可以通过微机识别地层的波阻抗,这里把地层分成100层,地震数据含有10%的误差,且反演计算时间仅仅是正演计算时间的三倍.文献[1]-[4]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波动方程的混合问题,而文献[8]所提出的反演算法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哥西问题,许多例子充分说明后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72.
对考虑潜水面悬挂式止水帷幕支护下的基坑二维稳态渗流场进行了解析研究,并给出一种求解潜水面的解析方法。根据对称性取基坑半截面,并根据边界的连续条件将其分为3个规则区域,使用分离变量法分别将3个区域的水头分布表示为级数解的形式,结合区域之间的连续性条件及级数正交条件得到各区域渗流场的显式解,根据潜水面所满足的总水头等于位置水头的条件确定潜水面。将解析解方法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解析方法相较于有限元数值方法具有更高效的计算效率。对潜水面位置进行参数分析,发现止水帷幕插入深度、基坑宽度及深度对潜水面位置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过水断面厚度的增加,潜水面位置逐渐降低,不考虑极端状态的情况下可认为帷幕底部至不透水层顶面的距离与潜水面在止水帷幕上的位置呈线性关系;随着基坑尺寸的增加,潜水面位置呈下降趋势,基坑内侧半宽度对潜水面的影响明显小于帷幕底部至不透水层顶面的距离,且随着基坑内侧半宽度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潜水面位置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基坑深度对潜水面位置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3.
渗流井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且有别于水平井及其他井孔的取水建筑物,利用河床砂砾石层的净化作用,将河水转化为地下水以获得水资源,该工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用尤为显著。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了平水期和枯水期渗流井的出水量,最终确定大会坪研究区的建议开采量为30600 m3/d。 相似文献
74.
甘肃河西走廊沙尘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遥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春、夏季甘肃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间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前二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负相关最好,时间过远或过近,相关性反而较差。利用前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可以较好地预报出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多寡。 相似文献
75.
76.
《岩土力学》2017,(9):2473-2479
根据采动过程中裂隙岩体的应力变化,用法向载荷、剪切载荷和渗透水压分别模拟开采过程中采场的水平应力、垂向应力和水头压力,应用JAM-600型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系统对裂隙岩体进行压剪-渗流藕合试验,探讨在恒定法向荷载(CNL)和法向刚度(CNS)条件下,裂隙岩体的法向载荷、裂隙粗糙度与渗透水压对试样的位移、应力和渗流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剪切位移大小和岩体裂隙的剪胀特性对裂隙岩体的剪切应力、法向位移、节理水力开度及渗透率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剪切应力和水头压力对裂隙水力开度起促进作用,水平地应力对水力开度变化起抑制作用。随着剪切位移变化,水力开度可分为变小或持平、增大、稳定3个阶段。裂隙表面粗糙度越大,裂隙岩体的刚度越小,则水力开度最终稳定值越大。由于裂隙岩体的剪胀作用渗透率先变小后增大,剪切位移增大,渗透率增大;法向荷载增大,试件的渗透率越小;裂隙表面越粗糙,其渗透率越大,其研究结果可为岩体透水通道形成时的孕育、萌生和爆发的导渗灾变演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78.
深埋长隧道有害气体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埋长隧道延伸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有害气体为深埋长隧道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论文在现场调查及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深埋长大隧道有害气体灾害的预测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这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东海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热流平均值为121·0mW/m2,最小值为73·0mW/m2,最大值为168·0mW/m2。同时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模型计算了稳定带厚度,数据显示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92·2m,最小值为1·4m,最大值为190·6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约400m)。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分布在条件适宜的陆坡和岛坡上,冲绳海槽底部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对较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热流值与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仅有0·12。这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所在海域水深较浅时,海底温度的变化迫使运算所应用的非线性方程影响因子迅速积累,从而导致相关系数降低。最后结合东海陆坡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陆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80.
陆坡上水合物矿床中甲烷(CH4)的灾难性释放已显著干扰了古新世/始新世温度最高(PETM)期(约55.5Ma)的全球气候和碳循环。我们调查了所有PETM期古温度和古二氧化碳替代矿物是否与假设考虑大量增加的甲烷散发到大气圈的影响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