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篇 |
大气科学 | 309篇 |
地球物理 | 232篇 |
地质学 | 612篇 |
海洋学 | 229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55篇 |
自然地理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问题,从开发绿色能源和林业生态2个方面浅议了应采取的生态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992.
Ronald W.Klusman 《物探化探译丛》1990,(1):52-59
K-V指纹技术把累积壤中气的收集同质谱测定法相配合,并以模式识别方式,直接测定烃。一种表现涂有活性炭的铁磁体金属丝,埋入近地表的浅坑内一至两周,用以吸附挥组分。这些挥发成分经热释,用四级质谱仪进行分析。模式识别,是用已知采油地段上方的样品特征来鉴别普查样。本文对Denver-Julesburg盆地,Uinta盆地和科罗拉多西北部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Denver-例证Julesburg盆地研究证明测量结果的走向与已被钻井控制的走向相平行。Uinta盆地的实明了垂直迁移作用的存在,并被钻孔所验证。科罗拉多西北部情况研究证明,这种方法对于难以勘查的断裂/碎型油储,具有表征和确定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4.
传统的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的监测方法具有诸多局限,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大多基于数学统计层面。对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预测和分析。本研究采用2种经典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和2种深度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通过环境因素预测水库水-气界面CO2和CH4扩散通量。此外,采用RF中的特征重要性评估和经典算法决策树(DT),对环境因素和水库温室气体扩散通量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算法的预测效果均较好,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中RF预测效果显著优于SVM。LSTM和RF分别产生了最优的CO2扩散通量和CH4扩散通量的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24 mmol/(m2·h)和0.140μmol/(m2·h),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分别为0.960和0.758。RF的特征重要性评估表明沉积物因子...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热源之一。太阳辐射在以短波形式直接加热地球表面的同时,在经过地面反射转变成长波后,也被大气中的水汽、CO2等气体成分吸收,从而将更多的热量留在地球,起到了类似“温室”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在围压2~40MPa变化范围内,以恒流法多次变化上游压力测量了以断层岩为主的样品的气体(N2)渗透率,将实验结果进行了Klinkenberg效应校正。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滑脱因子b值与绝对渗透率kl存在b=λkl-d形式的幂律关系,断层岩符合b=0.004 6kl-0.476的变化关系。与沉积岩相比,断层岩的气体滑脱效应更强,采用气体测量渗透率时,其滑脱效应不能忽略。断层岩气体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与测量所用的孔隙压力间的关系为kg/kl=1+(0.009 2kl-0.476)/(Pu+Pd)。结果表明样品渗透率越低,滑脱效应越强,提高孔隙压力,滑脱效应逐渐减小;对于高渗(10-15m2~10-18m2)的样品,高孔隙压力下(4MPa以上)的气体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基本一致,对于超低渗(10-22m2~10-20m2)的样品,即使提高孔隙压力亦很难避免滑脱效应。在40MPa有效压力下断层泥样品的绝对渗透率为4.54×10-19m2~2.43×10-17m2,角砾岩的绝对渗透率较断层泥高出1~2个数量级,为2.25×10-17m2~7.94×10-16m2,表明汶川地震断层带具有核部低、破碎带高的渗透结构,断层带核部具备热压作用发生所要求的低渗条件。 相似文献
999.
电极是否稳定可靠是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大小来评价其状态。首先,分析现有测量方法,认为线路加电测量法更合理,提出考虑电缆线电阻的线路加电测量法;其次,采用该方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测量江宁台多套地电观测系统电极的接地电阻,比较分析后者的结果误差;第三,讨论其接地电阻超出标准、同深度不同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及同井孔不同深度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地下低电阻率区域及电极周围的地层湿度、介质的孔隙度有关,并分析了加电测量法存在的不足;最后,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应该依据其变化幅度来判定电极是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00.